南极冷战:平静表面之下暗藏的是涌动的冰川

作者:张萍    文章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6

 

图片/IC

 

    时值5月,北半球春光正盛,甚至已闻到了夏天的气息。然而,在地球另一端的南极,夏季已经流逝,冰冷再度降临,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的科考队大多告别了那块陆地。但是,这并不能为那个冰世界增添多少平静,因为,围绕这块“大陆”的争夺远未结束。

    必争之地

    中国唯一一艘极区破冰船“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已于上月“返乡”,是圆满完成中国南极考察队第25次南极科考任务后的返航。而这次赴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中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

    从各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分布来看,大多数国家的南极站都建在南极大陆沿岸和海岛的夏季露岩区,中国的长城站和中山站也是如此。昆仑站的建立才使中国的科考站推向南极内陆。昆仑站占据了南极大陆的最高点——冰穹A。冰穹A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是东南极中心,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最高海拔4039米,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与南极极点、冰点、磁点并称为南极四大必争之点。而其他三个点已经被美国、法国、俄罗斯(前苏联)抢占——美国占据“极点”,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法国占据了“磁点”,建立了迪蒙·迪维尔站;俄罗斯(前苏联)占据了“冰点”,测到了零下89℃的全球最低气温,建立了沃斯托克站,即东方站。

    在南极活跃的当然远不止占据这几个要点的大国。每年的11月到来年3月是南极的夏季,是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全球每年都有数十支科学考察队奔赴南极。更多的国家下大力气投身于南极事业,因为只有开展实质性科学研究活动才能使他们不至于沦为南极的“参观者”。

    在国际上,“南极条约组织”充当着南极的管理人。目前,《南极条约》共有46个缔约国,其中28个是协商国。批准或加入《南极条约》的国家被统称为缔约国,但是只有在南极开展了诸如建立科考站或派遣科学考察队等实质性科学研究活动,才有权委派代表参加《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并参与表决。会议的各项措施和决议,须经所有协商国一致同意才能生效。非协商国只能应邀参加协商会议,不能参与表决。此外,协商国有权指派观察员开展《南极条约》所规定的任何视察,而非协商国则无此权利。

    南极科考奉行的“潜规则”是,谁首先对一个区域进行考察,谁就拥有在这个区域建站的优先权;相应的国际惯例是,哪国在某地建站,周围的科研活动就以哪国为主。而这个惯例的延伸则很可能就是,各国在南极可开发时能够享受的资源份额将由其对南极科考事业的贡献程度来决定。因此,为了在南极问题上获得更大的发言权,各个大小国家都千方百计地要把旗帜插在冰雪皑皑的南极圈内。目前,阿根廷在南极共有14个考察站,是目前南极考察站数量最多的国家,其次是智利,共有9个考察站。此外,俄罗斯在南极建立了8个考察站,英国为5个,美国为3个。

 

 

    聚宝盆的诱惑

    北极地区蕴藏的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物和渔业资源,已经导致一场“北极争夺战”如火如荼地上演,这使北极正在成为新的国际战略角力的热点,加剧这场征战的还有领土的争抢。相比之下,南极似乎显得平静许多。这也是拜南极条约组织的开发禁令所赐。南极条约组织虽然在参加国家数目上不比联合国,但包含的人口量达全世界的3/4,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90%以上,在稳固性上可谓不遑多让。

    但是,平静的表面之下暗藏的是涌动的冰川。实际上,南极的诱惑相比北极有过之而无不及。南极蕴藏着比北极更为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着世界第一的煤、铁和石油储量和丰富的海洋生物。更重要的是,南极还是地球的大水库,蕴藏着地球上72%以上的天然淡水资源。这样一个聚宝盆,在资源日渐短缺的今天,怎不令人红眼?

    事实上,围绕南极的主权纷争由来已久。1908年,英国第一次要求南极主权,接着,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挪威、阿根廷、智利6个国家也正式对南极洲提出主权。经过几十年的争论和多次协商,1959年12月,阿根廷、智利、英国等12国签订了《南极条约》,规定南极洲仅能用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南极条约》禁止各国在南极地区从事任何军事活动,自此冻结了各国的领土主权要求。1991年,《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上做出决定,50年内禁止南极的矿产资源活动,亦即《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

    尽管下了禁令,各国关于南极的明争暗斗并未稍歇。2007年10月,英国就挑起争端,宣称对南极地区部分海床拥有主权,因为《南极条约》只暂时冻结了各国的领土主权要求,附属于领土的诸如大陆架等方面的权利则没有界定。此举引起了本就与英国在南极有领土争议的智利的强烈反弹。

    《南极条约》缔约50周年的日子即将来临。据悉,各缔约国将在11月底至12月初举行会晤。届时,条约的修订将是有关各国最为关心的焦点。除此之外,关于南极开发的禁令是否会有所松动,也是各方猜测颇多的话题。地球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技术的发展似乎都在以始料未及的速度进行,“50年不变”的开发禁令或许也将缩短年限。

    全球变暖使得冰层加快融化,冰雪消融将使新的航道出现,这正是改变北极态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同理可证,开发南极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各国在寻求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的努力中,很难不将目光投向这片无主之地,希望启用这块地球上仅剩的后备资源,进行一场“南极洲逐鹿”。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农村农民居住集中程度不及城市,生活污水产生强度低于城市,…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