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的起源
定价:¥39.00 | 优惠价:¥25.40 | ![]() |
![]() |
出版时间:2011-4-1
- 版 次:1页 数:227字 数:256000
- 印刷时间:2011-4-1开 本:大16开纸 张:胶版纸
- 印 次:1I S B N:9787214068811包 装:平装
推荐:
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中,只有“大陆漂移说”是在室内发现的,是单凭人类智力完成的一次科学壮举。本书是开创地球科学史新纪元的经典名著。
书中作者魏格纳通过亲身实地考查,用生命向人们证明古?大陆原来是联合在一起、由于大陆漂移而分开,分开的大陆之间出现了海洋的观点。从而引发了一场地质学界的思想革命。
该书为你解开板块构造、地核活动、地球深处地幔等未解之迷。
1.“大陆漂移学说之父“的惟一经典著作;
2.惟有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地震和海啸产生的地质学原理。
3.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的十大地理学名著。
4.与哥白尼“日心说“达尔文”物种起源“相媲美的划时代科学大发现。
简介:
《海陆的起源》是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开创地球学史上新纪元的经典论著。1912年,他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他认为,今日的美洲、非洲、亚洲、欧洲、澳洲及南极地区大陆在古生代时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天体引潮力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破裂成了数个板块,从而导致离极漂移和向西漂移的出现,逐渐形成当今世界的大洲、岛屿和海洋的分布格局。
作者:
魏格纳(1880—1930)生于德国柏林,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25岁获得气象学博士学位,27岁任教于马尔堡大学,后又受聘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教授大气与地球物理学,主要从事大气热力学和古气象学的研究。
基于魏格纳在地球物理学领域作出的卓越的贡献,被誉为“大陆漂移学说之父”,2009年追认授予他新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目录:
总序
英译者语
原序
导读
第一章 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简介
第1节 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2节 大陆漂移学说与另三种学说的关系
第二章 大陆漂移学说的论证
第1节 地球物理学的论证
第2节 地质学的观点
第3节 古生物学和生物学的实证
第4节 来自古代气候学的有力证据
第5节 大地测量的数据实证
第三章 大陆漂移学说的解释和结论
第1节 地质的黏性
在线试读:
第一章 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1节由如今陆地板块所存在的诸多相似性现象入手,引出大陆漂移学说。作者复原了各陆地板块从石炭纪后期到始新世、第四纪后期的漂移过程,随后举例说明各大山系和岛屿的形成,以及它们与大陆板块移动的因果关系,以海洋与大陆板块的关系为立足点对该学说进行探讨和论证。
第2节中作者阐述了冷缩说代表人物的观点及论据,并分别进行了有力的驳斥,认为应完全摈弃冷缩说,以大陆漂移说替代之。而对于陆桥说和大洋永存说,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两方各持偏见,选择性地使用对各自有利的论据驳斥对方,即使各方论据都是正确的。作者列举了陆桥说在生?学方面的论据、永存说在地球物理学方面的证据及代表人物的观点,并用大陆漂移说协调两种对立的理论,重新得出新的结论:陆地的连接并不是通过后来沉没的陆桥,而是大陆间的直接连接;永存的不是个别海和陆,而是整个的海陆面积。
第二章 大陆漂移学说的论证
第1节旨在从地球物理学的角度对大陆漂移学说进行论证。作者用已被当时人们熟知至少50年的规律——地球存在大陆和洋底两个并列的特殊高度平面,得出地壳存在大陆和洋底两个不同的层,即导致地球外壳存在两个未经变化的原始平衡面的“简单”推论。随后作者证明了?推论与海洋重力测量、地磁观测、地震学研究成果的一致性。作者认为大陆岩石成分为硅铝层,大洋底的岩石成分为硅镁层。作者认为,硅镁层的较大可塑性和流动性使海洋底缺乏褶皱山脉,显得较为平坦,并以此作为论据对大陆漂移学说进行支持。
第2节旨在从地质学的角度对大陆漂移学说进行论证。作者用较大篇幅来举例,说明在非洲、南美洲、欧洲、北美洲、亚洲、澳洲等地区,大量山脉褶皱和陆地裂隙边缘均存在一致性现象,并以此作为论据支持大陆漂移学说。作者论证表示,这些一致性现象均是其曾经直接连合,而后断裂,并逐渐漂移才形?如今的地图格局。
第3节旨在从古生物学和生物学的角度对大陆漂移学说进行论证。作者列举出大量被陆桥说者引用的生物两岸分布具有相似性现象的论据,指出大陆漂移学说不仅可以证明两岸有陆地连接,还可以证明陆桥论所不能解释的问题,即陆地距离间不同变化所导致的某些生物分布的奇特现象,以此证明大陆漂移学说具有更高的可信性。
相关图书
|
没有相关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