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地震来了12秒逃生常识 灾后救助要身心兼顾
Eedu.org.cn 作者:田野 王晓    文章来源:生命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21
 

    急救意识、硬件设施仍需加强

    尽管在此次地震面前,各界都做出了及时的反应,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何永年认为,从这次情况看,不少民众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意识还需加强。“1989年美国北加州7.2级地震,8万人集中在旧金山的一座大型体育场内,地震的强烈震撼没有造成场内观众的慌乱,也没造成任何伤亡,这与民众素质、应急指挥不无关系。”何钟琦则表示,应把灾难意识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就像培养识字能力一样。

    首先,提高民众在突发事件面前,保持镇静的素质。何永年指出,如果地震发生时茫然失措,甚至从高楼上直接跳下去,那就全完了。在日本,由于从孩提时就接受过相关培训,因此灾难来临,人们大多表现得很镇静,能迅速判断自己该怎么逃,逃到什么场所。

    其次,硬件设施。政府对事故灾害,要有预案,将组织、物质、设施的准备做充分。在北京,地面上已建有40多个避难场所,是很好的开头,但相对于城市总人口来说,仍有不足。

    最后,加强逃生、避险知识宣传。何永年说,与国外比,我国公民这方面还有欠缺。比如宾馆客房的门后大多有疏散路线图,中国人一般不太关注,但外国人进门第一件事就会去看。“这就需要开展科普教育,举办各种讲座。最重要的是从娃娃抓起,建立更多内容丰富、参与性强的科普宣传教育场所。”美国的儿童灾难自救教育计划,就生动而详细地介绍包括地震、飓风等重大自然灾难发生时的自救常识。如列出了一个家庭在紧急情况发生时需准备必要物资,包括:一张记录家庭成员姓名、住址、生日、医疗信息的清单,可供3天之需的水和食物,收音机,手电筒,电池,哨子,保暖衣物等。据美联社报道,有关文字材料已被送至全美各地的教师手中,政府还斥资进行了广告宣传。而在日本,即便孩子也说得出,地铁里应如何开紧急门,如何逃出去。

上一页  [1] [2] [3]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QQ书签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Yahoo书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