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0年海南省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7/7 13:14:0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1.概述 2010年,海南省管辖海域总面积约200万km2,海岸线长度为1822.8km,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分布有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滨海湿地、海岛等多种类型的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环境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全面掌握海南省管辖海域环境状况,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各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开展了海洋环境质量、海洋功能区、入海污染源及海洋环境灾害等监测工作。2010年,各级海洋环境监测业务机构共完成了全省海域约200多个监测站位的现场监测工作,共获得各类海洋环境监测数据8000多个。 2010年海南省海洋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基本满足海域使用要求,海洋赤潮灾害有所减轻,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有所增加。 海南省管辖海域的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海南省管辖海域面积的99.9%,但尚有约0.2km2的近岸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近岸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各项监测指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约占96%;近岸贝类体内污染物的残留水平较低。 海南省近岸珊瑚礁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总体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监控区域的生态系统基本维持其自然属性,生态服务功能基本能够正常发挥。 海洋保护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主要保护对象基本保持稳定;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娱乐用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养殖活动的要求。 2010年海南省主要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依然较大;监测的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例为25%,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未见好转,海洋垃圾总体数量处于较低水平。 海南省海域2010年发现赤潮1次,累计面积约0.08km2;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程度没有加重。 2.海洋环境质量状况 2.1海水环境质量 ●总体状况 2010年,在海南省管辖海域开展了夏季海水环境质量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海南省管辖约200万km2的海域,近海海域海水质量优良,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部近海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大部分近岸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约54.77km2的海域为第二类海水水质,约1.5km2的海域为四类海水水质,约0.2km2的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主要在海口市龙昆沟入海口及东寨港,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重点监测海域的海水质量 海口湾近岸海域绝大部分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约0.01km2,第四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约1.5km2,约0.2km2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受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龙昆沟邻近海域及东寨港。 清澜湾近岸海域绝大部分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约为6.56km2。 博鳌近岸海域所有海域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陵水湾近岸海域所有海域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莺歌海近岸海域绝大部分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约为0.02km2,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磷。 东方近岸海域绝大部分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约为25.57km2。 后水湾近岸海域绝大部分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约为3.88km2。 洋浦湾近岸海域绝大部分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约0.03km2。 澄迈近岸海域所有海域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三亚近岸海域所有海域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昌化江口近岸海域大部分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约18.73km2。 万宁近岸海域所有海域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主要污染物含量比较 无机氮 2010年莺歌海近岸、东方近岸、万宁近岸附近海域的无机氮平均含量比2009年有所上升,其余海域均有所减少或持平。 油类 2010年三亚近岸油类平均含量比2009年有所增加,其余海域均有所下降或持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