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重现蓝天”沙龙第一期 “零排放汽车”离我们有多远?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益美传媒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6/9 22:01:1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6月3日下午,由益美传媒协办、能源基金会主办的“迈向‘零排放汽车’时代”环保沙龙在北京中关村3W咖啡馆举办。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Raise your voice not the sea level),而中国主题则是“向污染宣战”。 嘉宾共同探讨零排放 机动车污染已成为中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世界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各位受邀专家及到场记者共同探讨了清洁汽车的相关话题。 参加这次议题讨论的嘉宾有国家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的副主任丁焰,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主任龚慧明,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高级政策分析师何卉,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高级科学家、能源基金会董事王全录博士,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总裁兼执行主任安锋博士。 《南方周末》前绿版记者,麻省理工访问学者,北大国际政治学博士袁瑛担任主持,与在场的各位专家共同探讨了我国机动车污染现状,以及迈向“零排放汽车”存在的困境、面临的问题,以及应该如何解决等相关内容。对于分别通过电动车的推广和传统车辆清洁化两种方式来实现向“零排放汽车”的转型,如何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大家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袁瑛 麻省理工访问学者,北大国际政治学博士
丁焰:污染控制已现成效,进一步治理空间很大 丁焰主任首先介绍了我国汽车污染的一些基本情况。从80年开始,经过15年时间,汽车排放量增加了1000万辆,第二个增加1000万辆则是7年时间,第三、第四个1000万辆分别用了3年、2年。而去年汽车就卖到了2200万辆。没有一种污染源像汽车污染发展这么快速。 丁焰 国家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的主任 不过,相对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汽车污染物的增势则呈现出缓和的态势。2002年国家实施国一排放标准,对汽车污染物进行有效的控制。所以现在虽然有污染,但增速放缓,所以汽车的排放控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效。
丁焰主任还提到,从汽车保有量来看,美国远远多于我们,在2亿5千万,我国是在1亿3千万汽车。污染源比美国要小,但排放的污染物却比美国多。这说明我们对于汽车的减排空间非常大,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努力。比如可以逐步淘汰老旧车辆,增加环境容量。国家也在制定这方面的政策,打算2014年在全国淘汰600万辆,而加速老旧车淘汰将腾出高达50%左右的环境容量。此外,还有不断加强排放的标准、提高车用油品的品质等措施。这样即使今后我们保有了像美国这么多的车,但排放量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从我国汽车整体构成的结构角度分析,虽然占汽车保有量80%的小汽车排放一氧化碳和化合物最多,但是从PM2.5来看,是只占4.4%保有数量的大卡车污染比较厉害。因此目前是非常重视重型载货车的控制的。
此外,针对前一段时间媒体曝光的一些现象,如商用车领域、卡车领域,不能达到现行的国四排放标准的车辆仍在违规制造或销售,丁焰主任提出国内相关法律法规“有标准,难执行”的现状,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执法主体,处罚的界定标准也很模糊,并且处罚不够严重,形成一种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局面。 丁焰表示最终检验工作成效的还是公众对于清洁空气的感受,所以大家要继续努力、做好环保工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