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污染治理 >> 资讯正文 | ![]() ![]() |
|
||||||||
“苏南模式”面临系列后遗症:土地紧缺污染严重 | ||||||||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新京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18 | ||||||||
脆弱的生态环境 随着锡山人口密度的增大,当地生态环境的支持力已达到极限。 “这条路动工都快一年了,老是修不好。”10月14日下午,离原八士镇政府不远的芙蓉村口,李红霞站在自家小店门口叹了口气。 让她发愁的不光是尘土飞扬的路,影响了她小饭馆的生意,还有铺在路边两条老是修不好的下水道。 “这几年,村镇合并,原来在开发区那边的村民,也迁到了这边来,加上村里的几个工厂,现在污水都没地方排了。”李红霞说,现在村里专门砌了个污水池,专门用来蓄污水,以后就靠门前下水道,把污水排到村北芙蓉桥下的那条河里去。 锡山政府办公室王海峰对锡山的环境问题做过研究。 他说,在锡山实现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乡镇和农村的统筹规划还比较落后,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穿越锡山区的两条主要河流北兴塘河和老兴塘河已经严重污染,“根据国家较为通用的判别水资源紧缺度的标准,(锡山)水体污染严重,属于水质型缺水城市。”王海峰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锡山生态环境的支撑力已相当有限。”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以乡镇企业为主角;90年代中期以来,苏南各地普遍走上依赖外资发展加工工业的路子。但是目前看来,这两个阶段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9月19日,本报发表的《经济增长不能压倒其他价值》中指出。 “锡山人口密度比较大,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比较脆弱,如何使我们的环境资源能够承载经济发展,这项任务是比较艰巨的。”10月11日,锡山区委书记徐劼表示。 同时,徐劼表示,环保工作在锡山才刚刚起步,“问题突出,形势严峻,把环保优先方针贯穿到‘十一五’发展全过程。” 消逝水乡成为世界工厂 城镇化的日益发展,导致水乡的原生态文化在逐步消失,它开始转变为世界工厂。 “20年前,这里方圆几十里,都是田地,有好几个村子呢,现在就剩这一小片喽。” 10月13日,钱福增老汉,坐在已经没了源头的小河边,一边钓鱼一边回忆往昔。 钱老汉面前的小河,把现在还住着三四十户人家的施家庄分成了南北两半,深棕色的河水有点怪味,偶尔还有临河的村民,在河里浆洗衣物。 然而,这块被整齐划一的工厂和刚刚建成的小区包围的“世外桃源”,也很快会消逝得了无踪迹。 “人为地对农民实行‘社区化管理’,将可能极大改变苏南人原有的生活方式,甚至富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村镇将逐渐消失。”北京学者秋风对苏南模式压倒其它价值的现象深感优虑。 “鱼米之乡?快没大米喽。”10月14日,芙蓉村老街上,张建丽站在自家的粮店门口说。她旁边的墙上,挂着个简易的招牌,上面写着“正宗本地大米”,而在她的店里,多是袋装的东北大米。 锡山区副区长黄宪辉曾表示,目前锡山正在努力创建“阿炳”文化品牌,并不断开发区内文化旅游景点和发掘古代文化遗址。 但是,失去江南水乡生态背景的旅游景点和刻意的文化建设,并没有获得民间和学者们的认同。 “建成一座现代工业重镇,也许只需要二三十年时间,但小桥流水的江南乡镇所特有的文化内涵的形成,却是由千百年历史积淀而成。这自然环境之外,人文环境的代价是否也值得深思?”当鱼米之乡正在转化成世界工厂的时候,9月22日,吴焰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时评如是说。 治疗“苏南模式”后遗症 当地政府希望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苏南模式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 “苏南模式反映的苏南农村初期工业化,是一种弱质工业化。”著名学者毕诗成如此评价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苏南经济出现明显回落以后,众多学者已经开始探讨苏南模式的症结所在,不少人甚至下了苏南模式已经终结的定论。 但是作为被社会接受的成功模式,而且也完全符合“唯GDP至上”的苏南模式价值观念,却被许多地方政府遵循着。 在苏南模式的发源地,政府方面也倾向于通过创新,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协调,加快从相对独立的农村区向新城区的转型。”2005年,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等领导曾多次到锡山调研,要求锡山要走出“新苏南模式”。 “锡山人的体内流淌着创新的血液。”9月12日,锡山区委书记徐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锡山未来的发展战略,要实现经济、区域、社会三个转型,其中首要的经济转型就是创新苏南模式。 为了解决资源紧缺的问题,“锡山的下一轮对外开放必须与转变锡山的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利用外资领域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锡山政府办公室王洪在探讨“锡山发展前瞻”的文章里提到。 同时,“治理污染的根本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10月11日,锡山区委书记徐劼表示,现在群众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锡山区也具备了治理污染的客观条件,要加快提升发展污染少或没有污染的产业,并加快淘汰一些污染型的企业。 锡山政府办公室汪海峰在探讨“锡山加快城市化”的文章中指出,人口集中、土地集约的农村城镇化建设当中,“现有的土地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及就业制度仍然带有城乡二元结构的烙印,消除农村人口城市化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农民医保、养老,以及搬进安置小区以后的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顾虑还比较多。 苏南之痛并非单单痛在苏南,“没有强有力的利益杠杆撬动,那些学习‘苏南模式’的地区不会悬崖勒马”,学者毕诗成在研究中指出,“(他们)只会继续步‘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会继续在‘痛并向上’的路子上寻求发展的快感。” 毕诗成还表示,如何在苏南模式反思这个拐点注入更多可以触摸的力量,推动那些学习苏南模式的地方,做到“科学发展”,仍旧是个大问题。 ■名词解释 关键词:乡镇企业、小城镇集体经济 “苏南模式”就是通过发展乡镇集体经济和工业,来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 它从70年代出现,80年代成型,在逐步实行市场经济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一个地区的工业化主体和地方经济主体。 它的经济作用是,借助大城市的市场环境,来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带动乡镇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我国土地复垦率偏低 人地矛盾 [云南]我省近4成土地面积水土 城市土地启动“空间管制” 环保:山西省将为1140万亩土 任志强:保证18亿亩农田 突破 台商认治荒漠化土地 吉林省提 我国30万平方公里土地经生 粤土地变更调查面积表显示:水 我国土地沙化首次实现逆转 年 长三角制造如何走出阵痛期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