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污染治理 >> 资讯正文 | ![]() ![]() |
|
||||||||
中国着力治理湘、黔、渝交界“锰三角”地区污染 | ||||||||
作者:覃广华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22 | ||||||||
新华网广西频道11月21日电(记者覃广华)记者21日从在广西崇左市举行的“中国锰业发展论坛”上了解到,经过去年9月以来的治理,我国“锰三角”地区污染问题的治理初见成效,一批污染企业通过治理验收。 “锰三角”是指重庆秀山、湖南花垣、贵州松桃,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锰矿石和电解锰生产基地。在“锰三角”内,由于长期粗放型经营,锰行业在开采、生产等过程中污染十分突出,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水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2005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联合湘、黔、渝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执法,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求其他相关企业制定整治方案,彻底治理污染,并由当地政府逐一进行达标验收。 经过2005年几个月的突击治理,污染情况虽然得到明显好转,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2006年2月27日,国家环保总局和监察部联合公布了2006年首批挂牌督办案件,贵州、贵州和重庆三省(市)交界地区锰污染问题仍名列其中。 2006年3月,“锰三角”又进行了新一轮的环境治理工作,经过4个多月的集中整治,重庆市秀山县17家电解锰企业完成废水、废气、废渣、厂区环境的政治工作,先后通过了县、市组织的验收。2006年5月,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投资近1.6亿元对44家电解锰企业进行污染治理,已经有40家通过验收。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到2006年5月底,有9家电解锰企业实现了“花园式工厂,环保型企业”目标。 本次中国锰业发展论坛11月21日在广西崇左市开幕,为期两天,由全国锰业技术委员会、广西崇左市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信息中心共同主办。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国家环保总局:我国前三季度部 北京等11个城市污染天数前三 中国七大水系均遭污染 中国约有1.5亿亩耕地受污染 国家环保总局官员:机动车污染 珠江口污染:深港协同治污之 污染加重:长江流域湖泊57年 国内首批无汞绿色环保电池向 防危险废物污染 哈尔滨首设“ 33家公司意外“曝光” 在华跨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