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污染治理 >> 资讯正文 | ![]() ![]() |
|
||||||||
长江流域污染仍在加剧 实施综合管理迫在眉睫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徐旭忠 …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26 | ||||||||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保护好长江水资源将对长江流域、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我国应从现在起,采取有力措施实施全流域综合规划治理,全方位维护健康长江。 --整体水域污染仍在加剧,长江水质进一步恶化 长期从事长江水资源保护和研究的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环保专家翁立达对长江流域水质状况的评价是:“过去一直认为长江水质总体尚好,局部污染严重。现在的形势是局部污染得到控制,整体水域污染仍在加剧。”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长江的水量巨大,稀释容量大、能力强,忽略了长江流域接受的排污量也大。他说,尽管长江水资源污染已亮起了“红灯”,但长江污染仍在加剧,废污水的排放量仍在逐年增加。这些水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化肥、农药、畜禽养殖业、农业固体废弃物、农村生活污水,山林地区径流污染;航运量激增带来大量船舶污染包括因海损事故造成的油品、化学品污染等。虽然近年来国家在长江的污染治理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长江水污染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的调查表明,上世纪70年代末,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95亿吨,到本世纪初增加到近270亿吨,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1989年约为150亿吨,十余年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增加了80%。 而流域内的污水处理能力十分有限,在上世纪70年代末污水处理率在15%以下,90年代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48%。据统计,整个长江流域的污水处理率在7%-8%,中小城市的处理比率则更低。两岸不加处理的生活工业污水通过大大小小的排污口涌向长江,直接导致了长江水质的恶化。据调查,长江干流394个主要排污口中,半数以上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这些排污口每天都在向长江喷吐“黑水”,干流岸边污染带已接近600公里。其中,长江干流沿线的攀枝花、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5大城市的污水排放量为每年46亿吨,占干流主要城市污水排放总量的70%以上,可是各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却不足15%。而且,污水处理深度不够,二级处理总量每天仅为100吨,绝大部分污水直接入江,在干流近岸水域形成约400公里的污染带,不仅影响生活、生产用水安全,也对水生生物生境形成威胁。 记者在武汉沌口开发区看到,在距离开发区取水站的上游不到1公里的地方,就是武汉晨鸣汉阳纸业的排污口,经常大量排放污水,致使取水管不得不向江中心多伸进300米,增加300万元的造价。类似现象在长江沿岸的许多城市都能见到。江西省九江市一个县的化工园区,化工厂产生的污水没有达标处理就直排长江,有的暗设管道偷排,致使附近水域鱼虾死亡。 据记者调查了解,在长江干流污染不断加剧的同时,长江各支流以及流域内湖泊污染也日趋严重,间接影响了长江水质。长江水资源保护局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支流2万多公里评价河长中,超标河长达7000公里。其中主要污染支流水质状况为:嘉陵江干流部分江段水质达四、五类,引起部分城市饮用水困难;岷(沱)江全江水质较差,劣于三类,成都、宜宾、乐山、内江、自贡等城市江段水质更差,饮用水源水质难以得到保证;湘江水污染日趋严重,主要河段枯水期水质超标,重金属污染长期存在;汉江中下游已多次发生“水华”;黄浦江常年污染,水质劣于三类。长江流域内的10个重点湖泊中,1999年有6个湖泊水质劣于五类。鄱阳湖、洞庭湖水体维持在中营养水平,氮磷含量偏高,正处于向富营养过渡的阶段。 “九五”期间国家重点治理的滇池、巢湖、太湖水质至今仍无明显好转,2000年监测结果表明仍为五类或劣五类。滇池富营养化严重,藻类爆发,水葫芦疯长,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巢湖每年7~10月出现“水华”,湖中藻类大量繁殖,从水面下0.5米发展到1.5米,腥臭难闻;太湖中营养化面积占全湖70%以上,富营养及重营养化面积占10%,每年夏秋季均有“水华”暴发,藻类的数量在十年间增加了五倍。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建设绿色广东 环保拐点出现 “污染第一城”背后的民生之 黄河水资源污染不容乐观 第 致富“金豆豆”污染生态“救 山西:水环境恶化 88%河流断 “白色家电”污染明年仍难被 每年污染损失近10亿 湖北立法 洞庭湖污染严重 绿色GDP凸现污染对中国经济的 国家环保总局:我国前三季度部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