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珠江跨省污染逼出区域环保合作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珠江跨省污染逼出区域环保合作
作者:翁淑贤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27
    目前发展经济与保护水源已成了许多江河上下游共同面临的矛盾。对此,有人提出实行生态补偿,但由谁补偿、如何补偿?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可行的保护措施?本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踏访了珠江部分河段,了解各地为保护这条跨省河流所付出的努力和面临的难题。
    ①发展与环保难以平衡,上游一些地区有心无力
    西江是珠江最大的干流,发源于云南曲靖马雄山麓。据曲靖环保部门介绍,目前珠江源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但从源头流出的净水经过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的污染,在曲靖境内就已大变质。当地对9个主要河流断面进行监测,检出了镉、总磷等多种污染物,其中44%的水质竟为劣质的V类水!
    “面对污染,百姓意见很大。发展与环保实在很难平衡,而我们的财政只够吃饭。治污需要大笔投入,我们无能为力。”据曲靖环保局副局长温绍达介绍,当地人均GDP800美元,比全国人均还低200多美元。“如果下游发达地区能给些补偿……”温绍达欲言又止。
    进入贵州,水土流失和山岸石漠化成了困扰珠江保护的另一个大问题。贵州有73%的面积是喀斯特地貌,由于植被破坏,石漠化趋势日益严重,集中分布区就在北盘江流域。石漠化使该地区“滴雨留不住”,由于地表无法涵养水分,降雨迅速变成泥沙俱下,一泻千里,严重威胁珠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为战胜“石魔”,贵州一些地方开始在荒山上尝试“坡改梯”工程,引导农民种植经济效益好的花椒、金银花等作物,在固土的同时加快致富的步伐。
    在云南马雄山麓的珠江源头,桂、粤、黔、滇四省区党政负责人曾题下16个字:“西水源头”、“饮水思源”、“同源共济”、“源远流长”,表达出“同饮一江水”及共同保障珠江流域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贵州省环保部门一负责人如此解读他们对“同源共济”的理解:“如果需要上游为保护水质做出牺牲,下游也应给予相应的补偿。”
    ②探索上下游环境补偿新机制,东江源获得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这个上下游都绕不开的话题,在东江源头逐渐有了清晰的解读。发源于江西安远、寻乌、定南三县的东江是珠江的另一大支流,流经江西、广东,注入香江,成为流域3000多万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占香港淡水供应量近八成,被香港人誉为“生命之水”。去年,在国家的协调下,江西和广东率先在全国探索起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由广东每年安排1.5亿元资金用于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在这里,广东人实践了在西江源头许下的“饮水思源”的承诺。
    江西安远、寻乌、定南三县是东江的源区,稀土、钨矿相当丰富,上世纪90年代,这里一度矿山林立。当地政府意识到稀土开采会造成水土流失,果断关闭了330多个矿点和一批木材厂、焦油厂、活性炭厂。安远县因限采和关闭矿山,潜在经济价值60亿元的资源不能发挥效益。安远、寻乌是国家贫困县,定南是江西省贫困县。2004年,三县农民人均收入仅1519元。对于这三个贫困县来说,虽然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可带来一些收入,但与保护生态所需的巨额费用相比,只是杯水车薪。
    去年6月,《东江源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施方案》的出台让源区百姓吃了颗“定心丸”。按方案的规定,从2005年到2025年,由国家协调建立流域上下游区际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由广东省每年从东深供水工程水费中安排1.5亿元资金用于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源区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入14.2亿元实施退耕还林、矿山生态恢复、生态旅游、生态移民等九大工程。
    ③区域环保合作已成泛珠合作重点,有望实现治污“一盘棋”
    目前,珠三角不少城市的水厂取水点一再上迁,因为流经的河段早被污染。广州的例子就相当典型。广州市地处三江下游,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因水质污染严重,市区河段水质已劣于V类(重度污染)标准。这几年,广州市区内的水厂有的限制供水,有的停产,被迫花巨资改向顺德水道、东江北干流取水。而深圳、香港等地区的取水点也都上移到东江上游的东升水库。“守着大江没水喝”凸现了珠江下游水质性缺水的尴尬,更暴露出这一地区水污染的严重性。
    据初步统计,广东工业污染企业约1.8万多个,量大、面广、分散。每年经8大出海口进入珠江河口的污染物,已大大超过珠江河口的自净能力,以致水体无机磷、氨碳含量增加,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加重,溶解氧持续下降,导致赤潮频繁出现。近些年来,珠江三角洲投入大量资金治理水环境,但距离治理标准仍然有很大距离。何时才能走出因人为污染而造成的水质性缺水困局?这对珠三角不少地方政府来说,是一大心病。
    “过去20年,珠江上游省区经济发展晚了一步,珠江三角洲80%的上游来水是珠江三角洲污水的稀释剂,然而这样的局面正在改变。”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岳中明说。有专家指出:过去一说珠江流域水资源环境统一管理规划,下游就担心要掏钱。而从科学发展观看,完全是一本万利的账。因为冲污、压咸,都要靠上游来水。“不是谁受制于谁,而是珠江儿女都受制于环境。”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总工程师阎九球认为,桂滇黔作为珠江水系上游省区,经济相对落后,发展愿望更加强烈,如何既发展、又保护好环境?这就要求滇桂黔粤等省区在保护生态安全方面达成共识。
    近年来,区域环保合作已成泛珠合作的重点,珠江的保护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广东、江西、广西、湖南、贵州、云南等省区正在联合编制《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珠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将统一规划、协调实施,有望实现珠江污染防治“一盘棋”。
    专家视角
    下游助上游不能单靠产业转移
    珠江全流域没有一个统一规划,如果听之任之,5年后,这条河将成为第二条长江,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损失可能达上百亿。
    目前贵州和广西很多大城市都没有生活污水处理厂,而且随着经济发展,污染型的耗能产业很可能进入珠江上游。下游给上游提供帮助不能完全依靠产业转移,因为一般迁出的都是高污染型的产业。或许可以通过国家专项拨款的形式,在上游修建污水处理厂,帮助维护整个水系的环境。
    (华南环科所经济发达地区环境研究中心高工 彭晓春)
    建立协调发展机制很重要
    跨省污染是珠江治理的一大难题。行政区域限制增加了协调合作治污难度,还会导致污染地区上下游之间的矛盾。
    区域污染的协调机制,是去年全国人大、政协来广东调研的考察内容。对于上游省市提出的补偿问题,我认为广东可以通过每年给国家上税,再由国家财政拨款给上游省区,引导项目建设,实现纵向转移支付。如果以后国家明确广东税收中有一个对上游环保补偿税种,对珠江上游环保工作就更为有利。
    (广东省环保局珠江综合整治办公室处长 陈铣成)
    
    《人民日报》 (2006年03月27日 第六版)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环保局长岂能掩饰污染
    南京外秦淮河耗资30亿治污后
    黄河四支流几乎“有水皆污”
    废弃电器污染者负责
    严防污染企业向西部转移
    我国土壤污染形势相当严峻 已
    环保总局即将在全国范围开展
    污染企业“西进下乡”现象值
    百姓眼中“珠江变”
    哥伦比亚森林火灾损失严重 水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