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资讯正文 | ![]() ![]() |
|
||||||||
娱乐“无极”,环保“有德” | ||||||||
作者:李隼 资讯来源:新京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11 | ||||||||
前些日子,有个朋友给我发了个短信,让我回答:电影《无极》与立志成名的漂亮女人之间有何种共性?我思忖再三,不确定地回复:都美若天仙?却被友人讥笑为迂腐,正确答案是:“新闻不断”。现在看来,这个答案也非最佳,“不良绯闻缠身”恐怕比较贴切。从“馒头血案”引发的网民大讨论,到现在的环境破坏质疑,我猜想,下一个“电影百年”要着重回顾的,可能不仅仅是对《无极》的思想性、艺术性的探讨,有关公益的、环保的、以至伦理道德的争议也许难以淡漠人们对它的记忆。 日前,《无极》被批评在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拍摄时,对当地自然景观造成破坏。不管有关部门的最终调查结果如何,想来,对于一部大制作电影来说,胡戈掀起的“浪漫主义绯闻”,无论动机如何,至少引起了广泛的好奇心驱使下的看客心态,因此对票房还是有贡献的。这一次,跟“环保”挂上,就远不是无关大众痛痒的“绯闻”了。因为,对环境的破坏,尤其是对令无数人向往的人间天堂———作为自然生态典范的香格里拉美景的破坏,谁能不急?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在促进它的商品属性充分展现,从而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它本身的文化本质、教育功能是否可以被弱化到不值一提的地步,早已有了定论。 无论电影人还是观众,不可能再有冲动去掀起争论,以突破某种既定共识而寻求新的“共识”。优秀的电影一定蕴涵着某种正面的价值观,它不一定总是板起面孔、自我感觉良好地俨然以道学家自居;也不一定非要在每一个片段中,都要随意煽情。 但是,作品之内,宣扬的是英雄侠客的正义凛然,歌颂的是如泣如诉的伟大爱情;作品之外,却不能毫无爱心地破坏生态环境,垃圾遍地地野蛮制作———如果经过调查,《无极》破坏香格里拉环境一说属实,那这种行为就值得批评,甚至抵制。不仅如此,还要追究。 如果批评属实,不仅要追究《无极》,还要追究地方政府,追究环保职能部门。大片高山杜鹃花地被毁,遍地垃圾,原始生态景观至今未能恢复———谁有权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对这些严重的环境破坏熟视无睹,而没有任何行动。他们的职权,难道真的要借助媒体才有效力? 责任追究之余,还要进行反思。批评言称,碧沽天池的环境破坏,有些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了,比如生长了数百年的杜鹃花丛。难道这些悲剧不能避免吗?经过多年的环保宣传教育,对公民环保意识的培育还是卓有成效的,比如对于很多野外远足的“驴友”来说,离开的时候带走垃圾的做法已经成为了习惯。但是仅仅依靠个体自律仍然不能解决环保问题,何况就整体水平来说,当下的个体道德仍然与现代化的要求和文明的期待有着一定差距。因此,完善的法治手段就不可或缺,《环评法》的引入势在必行。 对一般建设项目,我们确已纳入了环评准入制度,而像影视制作、大型野外歌舞晚会、大型民俗活动等文化活动,必然会对当地,尤其是一些原始生态地区的环境造成影响。对于这些活动,是否也要考虑环境保护许可制度的适当延伸?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团体和组织的系统行为引起的不道德行为,其中个体的道德自律往往不如法律法规的强制他律更为有效。 当然,不管最终调查结果如何,此事件也未尝不可以转变为积极的因素。至少,它引起了人们对文化活动导致的环保问题的关注,也有可能推动环境立法突破经济与自然的二维视阈,开始正视文化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冲突。 □李隼(中国社科院伦理学博士后)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经济形势虽好 还需注重节能环 世界主要手机 电脑制造商环保 张德江要求环保实现三个转变 评论:寻求环保治理方式的“ 南方观察:科学发展呼唤“环 三年“环保规划施政”成效明 环保创佳绩,“绿色”应可期 期盼环保“扭亏为盈”[经济参 诺基亚杯中国少年环保梦想短 环保法律实施情况令人忧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