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产业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为了母亲河的健康——关于黄河的对话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为了母亲河的健康——关于黄河的对话
作者:宋振远、…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2

    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 今年是“人民治黄60周年”,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喜忧参半:“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黄河,创造了60年岁岁安澜的奇迹;但黄河也出现河道断流、污染加重的生态危机。

    养育中华民族,黄河尽了最大的力。如果说过去治黄的首要目标是防洪水、防决口,那么今天,“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已成为科学治黄、依法治黄、和谐治黄的新目标。

    古今黄河的对话:害河?福河?

    毛泽东主席生前遗憾不多,但没有走一走黄河是一个遗憾。不过,毛主席的那句“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名言,引领着中国人民创造出治黄60年安澜无恙的奇迹,这与历史上黄河决口1593次、改道26次的“灾难记忆”形成鲜明对比。

    曾七次被淹没的古都开封,地下形成了“城叠城”的世界奇观,浓缩了古今黄河变迁的历史。河南大学教授李润田说,开封几度因河而废,因河而兴,它体现的不是愚昧文化,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创造精神。

    悬在开封人心头的“决口”之剑是如何被摘除的?开封黄河河务局总工程师孟昭岭说,为确保“任何情况下不决口”,开封段黄河大堤已加宽到100米,建成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于一体的坚固堤防,加之小浪底水库的调控,使抵御洪水能力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

    60年安澜的黄河,如今已成为沿黄人民的“福河”。作为我国唯一穿越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大河,黄河以占全国2.2%的天然径流量,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全国15%的耕地,还为沿岸400多座城镇提供用水。新中国成立以前,黄河干流上没有一座大坝,目前已建成18座水利枢纽。

    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柳园口的农民王明说:“黄河就是俺的娘亲。如今汛期天天有人报水情,心里头稳着呢!村民有钱不再敬河神,而是盖新房、通公交车。”

    断流前后的对话:归去来兮,黄河刀鱼!

    作为一条泱泱大河,黄河干支流曾经是咆哮万里、奔流激射的雄浑景象。也许我们的祖辈永远想不到,黄河近20年来竟会频繁断流。

    被称作“中华民族摇篮”的大河,5000年来一直桀骜不驯的大河,就这样叹息一声蜷缩进了内陆。

    黄河刀鱼为黄河口独有,堪称黄河生态之“标本”。黄河河口水文局专家高振斌说,这种鱼河里生,海里长,大部分时间生长在入海口。“其他的鱼放到锅里煎时都要放油,唯有黄河刀鱼不用,它鱼鳞上的油就足够了。”

    但河口断流后,黄河刀鱼消失了。不仅如此,断流还使两岸土地迅速盐碱化。黄河三角洲的利津镇大马村农民叹息说:“黄河水没了,我们的生活就不行了。”

    黄河三角洲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泥沙在这里“填海造陆”。但近20年来,黄河来水骤减,海水蚀退陆地,黄河三角洲面积不仅停止扩展而且出现萎缩!

    转机发生在1999年,国家开始对黄河水量统一调度。自此,黄河连续7年没断流。正是坚持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理念,合理配置水资源,强制关闭一批过度引水的引黄闸,才保存了黄河生态的血脉,唤醒了沉睡的黄河。

    “一度绝迹的黄河刀鱼又零星出现。”利津河务局干部盖鹏程说,“尽管还难得一见,但黄河刀鱼的再现,是黄河生态开始改善的一个信号。”

  上下游的对话:争水?节水?

    在黄河下游,群众普遍对上游有两大期盼,一是黄河不断流,上游多节水;二是河床不抬高,泥沙能减少。

    “然而,在过度放牧、乱垦滥挖草地植被等自然与人为的双重干扰下,黄河源头区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导致黄河径流量大幅度减少,成为黄河下游频繁断流的主要原因之一。”青海省环保局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田俊量说。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三江源区,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使这里成为哺育黄河、长江、澜沧江的“中华水塔”。但这一“水塔”出现了疲态。

    今年8月下旬,记者在从西宁去往三江源区内达日县的路上,看到一座座秃石山分外醒目。县里干部说:“这些秃石山原来都是长年雪山,因气候恶化,雪线上升,很多雪山消失了。”

    源头来水本已减少,但沿黄一些地区为支撑大引大排的“漫灌农业”,不断上演抢水偷排、滥引滥用的惊人一幕。

    面对黄河生态恶化敲响的警钟,青海省委书记赵乐际反思说:“建设一个生态秀美的青海对西部地区重要,对全国更重要。”在国家支持下,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已出笼,预计总投资75亿元。

    黄河下游告急,也让河套地区反思“漫灌农业”和抢水问题。目前,宁夏出台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干渠定量供水,农田定额配水,超用加价收费”——一系列用水新政策的推行,使河套灌区再不像过去那样“谁想灌水谁就挥锹开口子”。

    人与江河的对话:“母亲河”累了,该让她休养生息

    放眼世界,许多著名大河也像黄河一样陷入“生存危机”之中。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河由于过度开发利用,2004年被列为美国十大濒危河流之首。中亚最大的河流阿姆河,由于上游过度引水,咸海面积因此缩小42.5%,大风每年从干涸的湖底吹起盐粉4万吨,造成巨大的“生态灾难”。

    黄河及世界上许多大河的遭遇发出警示:人类治理江河治了几千年,终极目标绝对不是把河“治死”,而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但近十年来,黄河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已高达60%,远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40%的警戒线。不仅如此,进入黄河的污水量在近20年内由21亿吨/年,已提高到44亿吨/年。

    李国英说:“黄河病了,她患了各种疑难杂症。”2004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水利部长汪恕诚将其概括为: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为实现这一目标,黄河水利委员会以南水北调工程调水生效为分界点,提出了阶段性对策,旨在缓解断流危机,恢复河道功能,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形态。

    “黄河是自然河,还是人文河,如果黄河消失了,那将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哀!”作家二月河凝重地说,“让自然的黄河重新咆哮起来,要注入新的流量;让文化的黄河昌盛起来,同样要为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理念。”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累了,她需要休养生息!(执笔记者:宋振远、王立彬;参与记者:刘雅鸣、林嵬、王汝堂、桂娟、叶超、姜雪城)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专家指出:人工改道让"黄河落
    “母亲河”上建橡皮大坝遭专
    黄河面临险局 “维持健康生命
    黄河水保三大重点研究项目获
    防止黄河断流 黄河水量调度步
    宁夏:面对黄河的选择
    寻 求 突 围 的 黄 河 文 明
    发展海河经济系列报道之一:
    黄河四支流几乎“有水皆污”
    “长江黄河环保接力棒”项目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