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人水和谐需有哪些应对?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人水和谐需有哪些应对?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成都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7
  人与河流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然而我们赖以生存的河流却正面临着一场空前的危机:河源衰退、河槽淤塞、河床萎缩、河道断流、水体污染……正是这些危机,让我们不得不面临全国性“缺水难题”。3月22日是主题为“应对水短缺”的第15个世界水日,同时也是我国第20个“中国水周”启动的第一天。四川省政府在成都隆重举行了主题为“应对水短缺”和“促进人水和谐”的座谈会,旨在解决当前全省面临的干旱缺水、水污染等难题。

  节约用水,提倡了多年,效果总不那么如意。岷江,作为孕育了成都市区在内的成都平原广大众生的“母亲河”,20年来其水流量正不断锐减,成都也早就进入了缺水城市……全国、全球水短缺情况更不容乐观。那么,面对缺水,谋求人水和谐,我们需要哪些应对措施呢?为此,我们约请部分作者发表了看法。

  缺少忏悔式文明

  司欣(江苏 职员)

  水资源保护面临着空前危机。而国人节水意识的淡薄,无疑在加剧着中国的饮用水危机。

  记得有个小故事说:我请新西兰来的表姐到家吃饭,饭后表姐帮我洗碗。看到我用很大的水流冲洗餐具,表姐急了,“停!停!怎么可以这样洗碗?要这样,放一盆水,全部擦洗后,再放盆水过干净即可。”我不以为然,“我不在乎那点水钱。”结果表姐生气地说,“你不在乎那点钱,难道家家有房,户户有车的新西兰人就在乎?人们在乎的是水!”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在乎过水吗?我们很多时候在乎的是钱啊。节约水者当然大有人在,但那是建立在什么思想上的呢?人们小心节水,不少只是为了防止流出更多的人民币而已。而对那些有的是钱或不在乎钱的人来说,水又算个什么东西?所以,在惊人的水耗面前,除了抬高水价还能有什么更好的调控手段呢?

  这让我想起泰国,每年的11月26日(泰历12月15日),是泰国民间的“水灯节”,这天,泰国人都会用环保的材料,制作一盏精致的水灯,然后跪在河流或湖边许愿漂放。人们寄语水灯,表示他们在生活、工业上用水给水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的歉意,以表达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水灯节是怎么回事?我没有去深究。但泰国人以这种深情、感恩的方式,对于养育我们的水环境和水资源,表示人类的忏悔和歉意,却令我感动。相形之下,跟满心惭愧的泰国人比起来,我们是不是更该忏悔啊?我们太缺少一颗反哺感恩之心了。

  我们的有关部门,除了提高水价,是不是也该给我们一点更有益的启示呢:当我们有天用钱再也买不到水,人类的出路在哪里呢?显然,发动民间组织,建立类似泰国“水灯节”那样的古朴的温润的祭祀文明,有助于唤回民间的根的意识,提示人们爱水,爱地球,爱家园。

  要体验“缺水痛觉”

  邓海建(江苏 教师)

  “节水”在意识而不在制度,这是世界通识。这当然不是说制度设计对节约水资源意义式微,而是在磅礴的全民节水意识面前,制度力量可以忽略不计。成都人均水资源量为620立方米/年,远低于平均值。今年1月21日,岷江上游都江堰水文站出现了1938年以来的最小流量54立方米每秒,重现期达百年一遇。难怪专家说,不从现在起提高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城市,下一个无水吃的城市,恐怕就是成都了。节水道理人人懂,但问题是:在“污染”和“浪费”的双重能耗下,“水是生命之源”内化为市民的共识了吗?

  有个成语叫“无关痛痒”,我们不妨来看看这几个数据: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学生进行了一项与水有关的问卷调查。对于“您了解成都市水环境污染情况吗”这个问题,有57.5%的市民选择“不太了解”;对于成都市水环境污染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有50%的人选择“完全不了解”……没有对成都水资源稀缺性的感同身受,再是阶梯水价也不能把水价调到黄金价去罚出“无关者”的痛觉来。因此,培养市民的“缺水痛觉”远比“拯救成都稀缺的水资源”来得迫在眉睫。譬如一个人感冒了,他会很长一段时间知道多穿衣服保暖的道理,但父母温和的提醒和关怀有时是经常被忽略的。一句话,“缺水痛觉”是最好的“节水教育”。松花江水质污染导致哈尔滨全市停水期间,市民感慨地说:“以前用水大手大脚,洗完脸的一盆水随手就倒了。存水用完了,就只能买水喝。矿泉水的价钱虽然不算太高,可毕竟是一笔额外的花销,所以全家的节水意识都上来了,就连淘了米、洗了菜的水都知道攒起来,留着冲厕所、浇花。”

  尽管不是出于制度安排,但那场历史性的停水事件对市民的“缺水体验”是铭心刻骨的,很多市民说“一辈子不会忘记”,而这当中生成的“节水意识”远甚于任何形式的宣传号召。我们当然未必需要依葫芦画瓢地去刻意停水,但是,在我们一应温和而缺乏“痛觉”的节水教育中,也应该有一些事关市民切身利益的“缺水痛觉”表达出来了,不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真能纠偏得了浪费水资源的行为惯性吗?

  学习澳大利亚节水

  林克(浙江 医生)

  相关资料显示,全球水荒更加严重。近30个国家面临水资源危机,10多亿人口没有清洁饮用水,每年有2500万人因缺水或饮用不洁之水而死亡。与中国一样,澳大利亚也是一个缺水国家。2003年以来的连年干旱造成许多农场歉收、牧场关闭。城市用水更为紧张,悉尼和布里斯班等城市曾拿出净化的“隔壁邻居冲厕之水”供市民品尝,准备用净化后的城市污水作为居民的饮用水。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是“人水和谐”两个重要方面。澳大利亚的一些做法值得一提。2005年,澳大利亚联邦和地方两级政府投资近4亿澳元,着手将遍布全国的1.6万公里开放性输水渠道陆续改为封闭式输水管道。这一措施每年将减少水资源蒸发和渗漏930亿升。为鼓励节水,澳大利亚政府水资源管理部门近日向每家每户发放节水手册,介绍家庭节水措施。措施一,帮助居民更换节水型水龙头和淋浴喷头、安装流量调节器,以减少用水量。同时,水资源管理部门还帮助居民更换抽水马桶水箱,将8升以上的水箱更换为6升;措施二,安装生活用水处理系统,将洗澡、洗衣等生活用水回收再用;措施三,安装蓄水罐,回收利用房顶雨水。这些措施行之有效,得到居民的广泛支持。

  节约用水仅靠措施和鼓励还很不够,必须制定严格法规,强制执行。澳大利亚法律规定,从2006年起,所有新建住宅必须安装比传统标准节水40%的供水系统。浇花园、草坪必须使用经过水资源管理部门核准的节水型喷头,而且要手持喷头浇水,不得使用无人看管的喷淋系统。居民洗汽车只能擦洗,不得喷洗。经过实施,居民用水量节约30%-40%左右,足见法规的强大威力和效力。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谋求人水和谐需要每个人都应把节水当作关系到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发展、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加以重视。用水加思索,节水见行动。只要每个人在打开水龙头时有水荒意识,只要每个人在用水时注意节水,水资源短缺问题定能得到解决。

  树是人水和谐平台

  刘之何(湖南 公务员)

  人水和谐问题实质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这个问题离我们看起来很远,其实非常近。既是世界性问题,也与我们每个人休戚相关。世界普遍出现的暖冬现象,南极出现融冰现象,以及全球十大“最受伤大河”长江排第二,成都也早就进入了缺水城市,这都是人与水不和谐的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一是污染没有得到应有的控制,二是环境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实现人与水的和谐,治污节水当然重要,植树护树更是根本。

  关于树的作用,有一个很好的答案是: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德斯教授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以累计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从这个研究情况来看,无论是水土涵养、净化环境,还是其他作用,都直接或间接指向了环境的保护,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水问题。

  事实上,长江出现的这种情况,与我们的大树被大量砍伐是分不开的。据老人讲,过去长江中上游到处是参天大树,改革开放后出现了两次大破坏,一是分田到户时,有些地方把山上的树砍光了。再一次是大规模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也砍了很多大树。大树被大量砍伐,直接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水的问题也由此产生。

  我倒觉得,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不是古树价值几何,而是我们对古树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对古树的态度,就是我们对自然的态度。有时候我们用大自然的牺牲换了一点点利益,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加倍地失去。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告诫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人水和谐治黄新征程的旗帜
    打造生态河流 促进人水和谐
    人水和谐造福中华
    潮州高起点构筑城防工程 韩江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