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和谐社会 林字当先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和谐社会 林字当先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唐佳蕾    资讯来源:中国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9

“充分认识到森林的重要,爱惜甚至可以说孝敬她,这应该是森林文化的核心,是21世纪人类先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新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重要体现。”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名誉主任许嘉璐在今天的论坛上强调的。

许嘉璐就这一主题谈到了以下几点:

一、各级政府、社会各界都要提高对林业部门的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林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专门做出了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在国家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方面,都是林业重要,同时在中央的公共财政方面,每年都投入巨资,放到林业建设上国家的一系列决策举措的背后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森林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存亡兴衰。因为森林的建设也就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人类的文明与发展,从来都是以森林为依托,以良好生态为已任。中国的黄河中游、非洲尼罗河三角洲、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南亚的印度河流域等等,都是古代社会的发展中心,这些地方之所以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心,都是和当时这些地区有一个茂密的森林密切相关。

许嘉璐举例说,例如两个国家,巴比伦王国之后是阿拉伯帝国,都是以那个地方为基地来发展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当时就是巴比伦城为中心,至今那里仍然是世界各国人民怀念的对象。但是人们为了木材和燃料,不断砍伐两河领域上流和高山上的树木,以致水土流失,使当时肥美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良田不断沙化,到公元2世纪竟成了一片废墟。著名的古代巴比伦文明也随之消失,广大地区都是沙漠。著名的空中花园只是建于阿拉伯帝国时期,在这之前,在巴比伦之前的苏美尔文化,那是比印度文化、中华文化更发达、更早的一种文化,直到19世纪才被欧洲的考古学家发现,经过多年的努力,才把苏美尔楔形文字破译,才知道在巴比伦之前还有这样璀璨的文化。为什么没发现这种文化?就是因为被沙漠掩埋了。这是国际上一段惨痛的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这样在地图上消失了。

许嘉璐介绍说,我国黄河流域,特别是它的下游,从殷商时代起经过春秋战国、秦、汉、唐等一直到北宋长达3000年的时间,都是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当时这些地方的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茂密,气侯温和,土地肥沃。在今天的咸阳和河南的南阳附近有成群的大象生活。后来,这些地区变得干旱和贫瘠,除了世界气侯变化,还有几千年来乱砍乱伐,毁林开垦,总之是人为的原因,成了毁坏良好的森林生态的主动力。像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地区在历史上因为森林消失而导致国家衰亡、人民生活中心转移的例证屡见不鲜,所以正是森林体现了是对国家对未来高度负责任的战略眼光和历史的责任意识。

许嘉璐说:“尤其在当代这个经济化时代的的滚滚大浪中,一方面生态环境在急剧恶化,一些发达国家,实施污染转移,在自己国土之外大肆破坏;另一方面,超级大国和一些西方的政治势力又把环境问题政治化,本来追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发展中国家在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与经济发达的国家有一定的差距,这是千百年的历史所造成的,不是政治问题。但是有的人就要搞什么泛政治,作为使发展中国家就范的捆绑战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政治层面的重要性,我想无需我多说。”

二是,森林是人类的绿色财富,森林既为人类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木材和木制产品,又提供了空气调节、土壤保持,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产品,所有这一切构成了绿色GDP。重视森林,建设森林,接着就会出现与森林有关的生态产业,就会实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里我想到前几天获得表彰的浙江省宁安市。宁安也是一座文化古城,在唐宋时代就是文明古城。他们经过多年的建设,把砍树改变为“看树”,这个“看”有两个读音,一个是看(去声),一个是看(阴平)。把砍树人变成了看树的人,同时让更多人的人成为看树人,那就是节假日到森林里去瞧。单单这个看字,就是来看森林。所以城市森林建成了,自然有有关森林的产业应运而生,实际上这种公益投入到了一定的时候,也有经济回报,这种经济回报直接就见效了。

三是,对森林的态度和感情是文化素养的标志,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是人类梦想追求的美好家园,这集中体现在世界几大宗教对生活的描绘上。基督教,天主教的语言描绘,或者是寺庙的壁画,你去看他们的意识,无不是鲜花盛开。尊重自然,实现人类与森林的和谐发展,既是人类自古以来自然而然的要求,也是今天社会进步的标志、社会进步的规律,重视森林,就是重视自然规律,重视社会规律就是文化素养高的体现。

四是,森林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来源。我们常说“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当然也是人类文化的源泉。为什么说“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当生命从海中上陆,爬上陆地,慢慢演化到人,一直生活在森林里。人之成为人是在森林里完成的,当他成为人以后,会使用工具了,他才有能力离开森林而谋求生存,人类离开摇篮太久了,就像孩子长大了,不再记得咕咕落地之后所安睡的摇篮。人类忘记了森林曾经赐予的恩典和对人类未来的重要作用。多少年来,人类乱砍乱伐森林。作为森林的子女,人类是不孝的,是不敬的。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循环上升的,就像中国的老子的哲学所揭示的,人类在森林里采集狩猎,后来走出森林开始过游牧生活,进而发展林业,就大规模毁林,烧山开荒,进行耕作,而进入工业化,人类的生活以及生活的原料都要取于自然,取于森林。于是在人类历史上,森林消失的速度,于18世纪以后最快,几乎是以几何数字增长。现在人类已经开始进入所谓后工业化时代,就是信息化时代。

许嘉璐介绍说,大自然对于人类的这种残暴行为的容忍已经到了极点,于是它只是轻轻地给人类一击,还不是真正的报复,人类就开始受不了了,于是人的认识开始上升了。这就是普遍感到生态系统危机。无论是在中国城与乡,都已经面临第一类的恶性肿瘤的危险,还有每年数次的沙尘暴,以及本来风调雨顺的四川遭遇到大旱,还有珠江三角洲水质的咸化,美丽的河西走廊面临即将消失的危险。这些每时每刻促使人们的认识再次回到老祖宗认识的起点,懂得了我们幼时的摇篮,至今还在护佑、养育着我们;充分认识到森林的重要,爱惜甚至可以说孝敬她,这应该是森林文化的核心,是21世纪人类先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新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重要体现。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世纪之交党中央提出来的时候,多少人觉得耳目一新,与自己所想的相契合。这种产生于中国历史上有文字的三千年的文化,这三千年来的文化积淀渗透到我们干部群众的血液里而我们没有自觉,所以当党中央提出来,全国上下没有统一认识,所以我说人类认识迟缓。我们回到老祖宗的起点,但是我们的认识比老祖宗的认识高,更科学。

许嘉璐表示,森林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森林绿化,能够帮助进入现代社会的人类不但从自然科学层面了解森林,也可以从人文科学解读森林。走进森林,在我们畅快呼吸空气的同时,心也会自然而然地平静下来。在今天,在整个地球上,在整个中国,一片浮躁之地,这种平静极其可贵,而森林可以给我们这个空间,让我们用心去体验,就会领会到大自然生命的多姿多彩、井然有序,感悟社会,领悟生命的价值。这里我要补充说明,自18世纪以来,人类从英国开始出现了工业,在两个世纪的过程中,科学得到极其巨大的发展,生产力提高了百倍,千倍,万倍,特别是享受的物质也是极力提高。但是有两样东西人类并没有获得,一是信物,二是智慧。何谓智慧,就是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如何处理人与灵的关系,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人的眼前现实和未来的关系,对这四个关系能解答的是智者。玩电脑、编程这是智者?不是。而古代的这些人,由于没有那么多的闹嚷,没有夜总会,没有赌场,没有那么多妖艳女子的诱惑,也没有那么多公共财政可以贪污,他可以静下心来观察草木,观察野兽,观察山川。

五是,保护生态,热爱森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讲究道法自然,佛家无论是藏传佛教,大乘佛教还是小乘佛教,都认为众生皆有佛性,戒浪费,这就是儒、释、道,中国三教共同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在几百年前就开始出现了三教合一的景象,而在中国,不管哪个省,都出现了这样的奇特现象:寺庙、道观常常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只要有寺庙和道观,你不用操心,那里的森林绝对保护得很好。在北方,你远远看去一大片森林,保证里面有一个寺庙。这已经超越了宗教,由三大宗教慢慢渗透到民间,也就变成了民间一种生活习惯。

二、抓住机遇,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推进到新的水平

4年来,举办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取得的丰硕成果,已经证明了开展城市森林建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有群众基础的。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重视林业问题,广大人民群众渴望有一个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城市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城市森林建设理论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这些都是推进城市森林建设、加快构建和谐城市的最好机遇,也要求我们要从国家、社会、人民的现实需求出发,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推进到新的水平。

一是,要深入反映人民的要求。城市森林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我们举办论坛、创建森林城市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倾听人民的心声,听取人民的意见和要求,还要给他们提供发言和讨论的机会,让更多的普通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论坛中来。

二是,要进一步推广市长们城市森林建设中积累的经验。广大市长们既是城市森林建设的决策者,又是城市森林建设的实践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好的作法。利用好论坛这个平台广泛宣传和推广这些经验和作法,不断引导和推动城市森林建设向前发展。

三是,要充分调动广大专家们的积极性。城市森林建设的发展离不开专家们的理论研究和科技支撑。论坛不仅要为专家提供一个讲台,还要想办法把专家们的真知灼见转化为城市森林建设的具体实践。

四是,要加强了解和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要通过论坛,加强与国外城市的交流,要引进来、走出去,不仅邀请更多的外国专家、市长、官员参加论坛,我们还可以组织国内的市长专家到国外,学习考察先进的城市森林规划、建设、管理等理念。

许嘉璐说:“我相信,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一定会办成国际城市生态建设、生态文明高规格、权威的论坛,成为传播城市森林理念的最前沿阵地,成为经验交流、集中智慧的最好平台,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现实的利益,为改变国家生态面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加紧完善城市森林建设法律法规体系

许嘉璐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城市森林建设事业的发展,加强城市森林立法工作已经摆在我们面前。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以城市森林为直接对象的法律法规,城市森林问题在法律法规中只有少数条文加以规范,无法突出城市森林的特殊性,不利于城市森林的保护和发展。世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早已走在了前面,像美国1972年就通过了《城市森林法》,确立了城市森林的地位。城市森林不仅是林业生态建设问题,还是承建园林、交通等多个领域的问题,这就决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在确定行政管理和执法主体内容时,难免存在交叉和重叠。

许嘉璐表示,对此,要通过完善和建立城市森林法律法规,加以整合,加大城市森林建设管理和保护的利益。全国人大应该积极推动城市森林法律法规的制定,规范城乡绿化一体化,将城市森林纳入了林业建设的内容中去。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先行制订自己的城市森林法律法规,把城市森林建设列入城市基础建设,为国家相关法律的出台提供实践经验。

许嘉璐认为,社会的建设,法制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只强调法制而忽略了德治,就失去了基础。所以我们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建设森林城市的过程中,同样要提倡森林道德,让广大市民不但从生态健康人居环境的文化层面上关心参与城市的森林建设,更能够以对人类的终极关爱,对人类自身、人与自然间复杂密切关系的认识,以弘扬继承民族传统为己任,把城市森林建设当成是自己份内之事,自觉地成为建设主体。至于各级政府官员,各位市长,更应该成为这一道德价值体系的倡导者、促进者。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海水生态养殖新模式在琼诞生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