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资讯正文 | ![]() ![]() |
|
||||||||
气候变化研究需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金振蓉 资讯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30 | ||||||||
本报北京5月29日电(记者金振蓉)“关于气候变化,也就是现在人们普遍议论的气候变暖问题,中国科学家需要有自己的声音,现在,由于研究的分散,研究资源缺乏整合,因此,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这是在近日召开的中国科协“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专家们的共同认识。 在这次主题为“未来几年的气候变化研究向何处去”的学术研讨中,长期活跃在气候研究领域的30多位研究人员,畅所欲言,就如何加强我国气候研究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定量性建言献策。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说,气候变暖虽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但也有区别。比如说气候变暖,我国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有许多特殊性。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许多地区,确实是气候持续上升,但我国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一个高峰,随后温度就下降了。另外,就国内情况来看,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普遍出现气温升高,但西南和华南一部分地区却出现了气温稍有下降的情况,对此,我们要加强研究,要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报告那样,将事实和规律加以总结,以增强我国在国际气候研究方面的发言权。 对于我国气温未来到底怎么变,现在说法并不一致,各种文献资料相互观点也不一样。气候数据的不统一是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许吟隆认为,气候研究分散的状况,有限的科研经费像撒胡椒面一样,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他们建议,建立气候研究的公共平台,在国家层面上建立大的科学计划,集中资源,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科学家在国际气候问题研究方面,发出自己有力的声音。这方面西方的一些国家现在都有自己的气候变化国家计划,在当今气候问题已在国际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大背景下,加强气候研究力量的整合更显得十分重要。 此外,气候变化正在对我国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国际地位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气候科技工作者一定要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为国家提供科学决策参考。专家们指出,现在真正定量化的研究还很缺乏,能够让大家普遍接受的结论还不够多。比如说重大工程对气候的影响,我们有什么应对措施。这些都不仅仅是气候问题,也是个综合性的问题,因此,气候研究不能局限于气候领域,需要多部门的通力合作,这也需要力量整合。 此外,专家们认为,对于未来气候对我国影响的研究,重点不突出,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也是问题之一。专家们对于在未来气候变化中,提高应对极端灾害天气的影响给予了特别关注。他们认为,学术上对于气候变暖,未来100年是升高1度还是2度,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重要的是要看升高的方式。很快地升上去和慢慢地升上去,影响不一样。对于气温的缓慢升高,动植物是有适应能力的,但产生重大影响的往往是极端气候,像法国曾经出现的突然升高十几度,或者长时间的干旱,或者局部暴雨,而且,就目前变化趋势看,这种极端天气在不断增加。未来极端气候如何变化,我们怎么应对极端气候的影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也是气候研究未来几十年的新方向和重点。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中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不及发 姜瑜:中国重视气候变化问题 酝酿气候变化法案 美国政坛集 气候变化威胁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严重影响我国生态 WWF:全球需5年内做出遏制气 制止森林砍伐是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威胁印度尼西亚农业 云团“朦胧带”影响气候变化 秦大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防 |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