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环保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2008年,是确保完成“十一五”环保规划的关键之年,是污染减排的攻坚之年,是加快实现历史性转变的提速之年。
2008年,我们期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期待走上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期待一个“蓝天白云的中国”。
期待1
污染减排稳步推进
任务
既要巩固出现“拐点”的已有成果,更要力争实现两项污染物排放量更大幅度下降。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打好污染减排攻坚战,确保2008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6%和5%。
展望
如果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态势,2008年有望完成削减二氧化硫230万吨、化学需氧量130万吨的目标。
今年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同时,又有不少有利条件。一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就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防止投资反弹,将进一步压缩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投资空间。
二是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大。今年,国家要求关停1300万千瓦小火电,淘汰600万吨炼钢、5000万吨水泥、1400万吨炼铁落后产能,以及106.5万吨造纸落后产能等,预计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60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0万吨。
三是治污步伐进一步加快。今年要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200万吨,同时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有望形成80万吨化学需氧量削减能力。新建燃煤电厂要同步建设脱硫设施,完成一批钢铁企业的烟气脱硫工程,可形成150万吨二氧化硫削减能力。同时,近两年建成的治污工程将开始发挥减排效益。
四是今年5月底以前,将完成对各地2007年度污染减排情况的考核,考核结果经国务院审定后,向社会公布。污染减排问责制以及“一票否决”的压力,将使各地政府和重点企业进一步加大减排力度,正在陆续召开的各地“两会”对节能减排做出了新的部署。
五是政策形成合力,作用日益显现。今年,货币政策将从目前的“稳中适度从紧”转向“从紧”,有利于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的势头;各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协作,出台、完善经济政策,推动污染成本内部化,遏制“两高一资”建设项目过快发展。
期待2
江河湖海得到休养生息
任务
今年年底要实现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率100%的目标。加强重点流域、湖泊、海域水污染防治,并使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逐步落实,治污工程尽早发挥作用。
展望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的一系列措施得到逐步落实,重点流域水质将好转。
一是国务院转发了国家环保总局等5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强重点湖泊水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要求继续以太湖、巢湖、滇池以及三峡库区、小浪底库区、丹江口库区为保护重点,同时规定太湖、巢湖、滇池要制订严于国标的排放标准。这是落实让湖泊休养生息的重要举措。
二是中央和地方的环保资金重点支持湖泊治理,治污工程建设加快。财政部部长指出,我国将在2008年加大“三河三湖”以及松花江等重点流域治理投入。地方政府也将增加投入,新上一批治污工程,如辽宁省将投资百亿元治理辽河,以实现3年内干流全部消灭劣Ⅴ类水质。
三是各地开始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和障碍,实行流域统筹综合治理。同时,流域治理目标责任制和省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也将促使地区之间共同采取行动,联合治污。如长株潭3市计划将实行区域环境监察和监督管理合作;推动双边或多边合作,共同建设一批区域治污工程;实施中心城区污水处理一体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这些措施将推进区域水环境治理。
四是各地纷纷建立水环境质量评估考核机制,并将结果作为考核地方各级政府政绩的重要内容。
期待3
城市蓝天越来越多
任务
依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92天的比例达到75%的目标。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的区域性大气污染防治。
展望
目前全国城市空气污染问题还很突出,2007年有30.2%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治理任务依然艰巨,但同时存在有利条件。
一是去年暂停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工作今年将继续进行,并将调整考核评价指标,淡化GDP指标,注重污染减排实效,全面考评环境质量。同时将加大对模范城市的复查力度,使环保模范城市成为全国污染减排的标兵,通过典型作用,整体推进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二是很多城市以宜居城市、生态市等为建设目标,城市功能定位悄然发生变化,城市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拒批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项目,搬迁污染严重的企业,已经成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三是加强区域联合治污机制。以绿色奥运为契机,北京周边六省(区、市)和环保总局成立了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协调小组,完善区域联防机制。同时,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以及沈阳与抚顺、长株潭、武汉城市圈也都相继开展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联防联治。
期待4
重点区域环境质量好转
任务
国家环保“十一五”规划要求统筹规划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地区的区域性大气污染防治;2008年环保工作任务之一就是推动长三角、珠三角城市
群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合作,努力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展望
2008年,以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为中心的区域环保合作步伐有望加快,一些城市群将打破行政壁垒,实行经济、治污一体化,并逐渐成为合作制度机制。
由于经济一体化提速,一些区域污染也呈现一体化的特点,每一个地方都难以独善其身,这就迫使几个城市、地区联合防治污染,合理安排区域经济布局。目前的趋势:
一是环境保护成为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泛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保合作走向深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和山东6省(区、市)通力协作,保障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武汉城市圈确立了“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5个一体化目标,解决土地、金融、环境资源三大问题,区域联合治污成为趋势。
二是长株潭、武汉城市圈正式启动了“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将为其他城市群开展环保合作提供经验借鉴,推动区域治污一体化进程。
三是制度性合作框架逐步建立。泛珠三角区域制定了环保合作专项规划;沈阳经济圈编制了辽河、浑河流域7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点将放在体制机制建立上,其中包括探索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一些地区正在探索建立跨界环境污染纠纷处理机制、跨界断面水质达标管理机制、跨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机制。
期待5
群众环境权益得到维护
任务
2008年我国将采取有力措施,着力解决法规不健全、执法难度大、违法成本低、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等问题,维护群众环境权益,重点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展望
国家环保总局新年伊始通报了对130家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跨国公司进行环保后督察情况,对仍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进行了曝光。这意味着我国对中外企业实行环保国民待遇,预示着今年环保执法监督将进一步深化,力度将不断加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环保专项行动已连续开展5年,今年环保总局将以监管城市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和化工、造纸、电力、钢铁行业为重点,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
二是去年环保总局对流域限批地区实施了后督察,对挂牌督办企业、区域限批地区,特别是重大环境案件和严重违法地区,加强了监管。后督察是防止企业污染反弹的有效手段。今年环保部门将探索建立健全长效监督机制,并将后督察纳入法制化轨道。据悉,后督察条例正在制订之中。
三是执法重点、政策措施明确。今年环保总局将联合发改委召开第三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工业企业将成为今后执法监督的重点。
四是加快制度建设。今年环保总局将配合法制办加快制定排污许可证条例,加大对排污单位的监管力度。另外将严把企业上市和再融资环保核查关口,指导上市公司做好环境绩效评估,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将走向制度化。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