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文雯
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案卷专家评审工作已经进入尾声。由7名环境法理论功底深厚、实务工作经验丰富的权威专家组成的合议组,将对交叉评审结果与专家评审结果进行最后的综合评审,最终遴选出优秀的环境执法案卷。
围绕专家评审工作和环境执法案卷的一些情况,记者日前专访了专家合议组组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
理论实践结合 检验双方水平
在王灿发看来,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案卷的专家评审工作不是一次简单的评审工作,而是专业法律工作者与环境执法部门之间难得的一次“神交”。
“对环境执法部门来说,是一种监督。对环境法领域的专家学者来说,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检验环境法学理论的机会。”王灿发解释说,以往,专家们很难看到环保部门的环境执法案卷。“尽管专家们在课堂上讲解环境执法的相关知识点,他们的学生也有可能进入环境执法部门,但是到底环境执法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许多专家们并不了解。通过这次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案卷专家评审,专家们能够了解到实际的环境执法是什么样的。”同时,通过评审,专家们可以将理论联系实际,检验自己的环境法理论,有利于促进环境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很多专家学者都参与过环境立法工作,通过评审,可以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有利于以后环境立法,完善环境法律法规。
专家对案卷打分的过程,也体现了环境执法的社会监督。王灿发指出,通过打分,不仅可以了解实际环境执法工作与法律规定之间的差别,同时也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知道还有哪些法律规定没有执行到位,有利于促进环境执法工作的规范化。“这些专家学者来给环境执法案卷打分,实际上就是一种外部监督。如果这样的评审能够坚持下去,将会促进环境执法程序更加规范,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这是专家评审最重要的作用。”
案卷亮点频出 个别仍需提高
“专家评审分别从主体是否合格、事实是否清楚和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法律适用是否正确和准确、程序是否合法与完整等4个方面进行打分,并从适用的法律依据是否涉及多部法律法规和多个条款、处罚程序是否比较复杂、执法是否涉及跨不同行政管辖区、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运用是否适当等方面,设置了最高20分的加分项。从案卷的整体情况看,办案质量还不错。绝大多数案卷得分都在80分以上。”王灿发介绍说。
据介绍,在专家评审中,第一个考虑的得分因素是主体的合格性,包括施罚主体和被罚主体。
其次,是环境违法事实和证据。违法事实清楚和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是环境执法和实施环境行政处罚的前提条件。从评审的案卷情况看,大多数案卷对事实的调查比较清楚,证据也基本上做到确实充分。“绝大多数案件在进行案件调查、现场勘察、询问笔录方面都很规范,收集证据也比较全面充分。”王灿发说。
第三,是在法律适用的正确和准确方面,“大多数案卷反映出环保部门执法具有较高水平。”王灿发介绍说,以往的环境执法在法律适用方面随意性较大,甚至有时适用法律错误。“但这次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绝大多数案卷在做出决定时,适用的法律是很准确的。”
当然,在环境执法案卷评审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王灿发告诉记者,在法律适用方面,有的案件,本来法律有明确规定,但执法人员往往只引用位阶较低的地方立法或者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规范的环境执法,应该先看法律有什么规定,然后是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这几点要结合起来,才能做出处罚。但有些案卷,在作出处罚决定时仅引用了规章的规定。这种情况在处罚后,如果行政相对人提起诉讼,有时候法院可能会撤销行政决定。”
建议集中评审随机抽选案卷
“首次进行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案卷评审工作,虽然准备非常充分,但是还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王灿发认为,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对标准掌握程度不一,由于专家水平不同,对实际案例掌握程度不一样,打分也有差别,有些同样的案卷,不同专家打分的分数差距还很大。
另一方面,由于是分散评审,有的专家对某一问题的法律问题拿捏不准,也难以面对面讨论磋商,也在客观上加大了案卷的分差。王灿发建议,对评审专家应进行统一培训,最好能够集中评审。
此外,由于大练兵主要集中在3个月的时间段中,“3个月的时间内,很多案件不一定能够完成,有的案子还来不及执行。”王灿发建议,“今后的案卷评审,应当随机抽选地方环境执法案卷,保证案卷的随机性。同时,放宽案卷的时限,采取下一年评审上一年案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