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进一步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的建议

Eedu.org.cn 作者:于永浩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12/28
摘要: 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威胁我国生物安全、影响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重大问题。

◆于永浩

今年5月发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已发现660余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219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威胁我国生物安全、影响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我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频繁,加剧了外来入侵物种传入的风险。加之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东盟国家气候相似,适宜入侵物种定殖,因此仍然存在外来入侵物种传入风险大、防控治理难、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全力提升广西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水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笔者建议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完善地方法律法规,健全制度体系。充分认识防控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立足广西实际,尽快制定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地方性法规、政策措施等,建立完备的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监测、风险评估、清除控制等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将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纳入广西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防控思路、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

第二,强化预警与防控,筑牢“三道”防线。坚持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将源头预防、口岸防控及综合治理相结合,不断健全防控体系,推动联防联控,切实提升广西外来物种入侵综合防控能力,维护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

第一道防线是加强境外监测与风险研判。密切关注外来入侵物种和国外(尤其是东盟国家)动植物疫情动态,加强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运输工具、旅客携带物等传带外来入侵物种风险的分析与研判,建立早期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切实提高风险防控效能。对于跨境迁飞性有害生物,可采取“源头治理、防控前移”的对策,将可能危害到我国农林生产及生态安全的有害生物,通过国际合作或者援助,直接在其本土实现监测与防控。

第二道防线是加强口岸防控。重点加强外来物种口岸防控,严防境外动植物疫情疫病和外来物种传入,筑牢口岸检疫防线。重点关注粮食、种子、苗木等传带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较高的货物,加大对运输工具、快递邮件、跨境电商及非法走私等监管及查验力度,有效堵截外来物种非法入境渠道。

第三道防线是加强边境地区入侵物种的调查与治理。全面开展普查,摸清家底,积极配合国家做好广西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制定“一种一策”,精准治理,有效灭除。加强农林生态系统等入侵物种治理,建立重大动植物疫情应急防控指挥系统,健全自治区、市、 县(区)、乡(镇)四级监测体系,落实阻截防控措施,完善重大动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坚持分类施策,坚持早预警、早发现、早治理,对草地贪夜蛾、红火蚁等农林业重大有害生物,要瞄准重点防治区域,抓住关键防治时期,集成绿色防控技术,建立综合治理示范区,开展阻截防控;对紫茎泽兰、豚草、薇甘菊、水葫芦等外来入侵恶性杂草,采取生物防治、生物替代等综合措施,稳妥开展集中灭除。

第三,加强科技联合攻关及国际合作。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集成示范应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支持国内外科技合作及协同创新,合力破解技术难题。加快生物科技和生物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全面提升广西外来入侵物种科学防控水平。

第四,加强科普宣传,提倡全民参与。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科普宣传,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基层人员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专业能力。增设大中小学课程,将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作为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全社会入侵物种防范意识,夯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层基础,打好入侵物种防控的人民战争。

作者系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