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江西省启动实施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计划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江西省启动实施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计划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搜狐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1-16
态稳定性差,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3、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情况比较严重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源头区域内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加上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矿山的不合理开发对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

  (1)水体污染有加重的趋势。一些企业将未经处理,含有COD和氨氮的污水直接排入东江及其支流,沿江城镇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汇入东江,使东江整体水质有所下降。各类污染如不能得到有效治理,东江流域将面临水质型缺水。

  (2)农业面源污染直接影响区域环境。由于农业生产不合理和超量使用农药、化肥、农用塑料以及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范围和程度日趋加重,农田超标污灌面积有所增加,部分农畜产品受到污染,带入的大量氮、磷、钾物质成为引起水质富营养化的严重隐患。

  (3)历史遗留问题突出,矿山生态破坏比较严重。东江源头区域现有各类矿山(点)数千座(处),这些矿山均属老企业,技术水平不高,对自然植被和景观造成破坏,还经常引发塌陷、地裂、滑坡,边坡失稳等次生地质灾害,矿渣大量堆积和污水不合理排放,对农田土壤和水体也造成污染。据不完全统计,东江源头区域内急需复垦的矿区面积已达46.21平方公里。局部地区由于矿山开发不合理,已造成地下水资源减退和生态环境失衡。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伴生的放射性物质和有害金属离子一旦污染了河床,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4、生态环境的统一监管能力比较薄弱

  东江源生态功能保护区涵盖寻乌、安远、定南三县,区域面积3502平方公里,目前监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缺乏一个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还没有形成有针对性的管理机制和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二是监管技术、手段落后,无法及时准确提供源头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信息,难以从根本上保障东江源头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

  尤其应该指出的是,目前投入机制不适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需要,治理保护总体上进展缓慢。此外,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也影响和制约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进程。加快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必须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抓住根本性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东江源头区域“十一五”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源头区域贡献与支持帮助并重的方针,深化加强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大局观念,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水资源保护,全流域生态安全为中心,以生态建设工程为先导,实施生态战略,推进东江源头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源头区域人民群众尽快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促进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对环境破坏以源头遏制为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源头治理为主,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基础设施和监管能力为主的原则。

  ——坚持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源头区域生态保护规划既要有前瞻性,适度超前,又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科学确定各类各层次的发展目标。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项目的科技含量,注重科技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坚持政府主导,有效监管,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原则。

  (三)奋斗目标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的要求,以保证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水量为目标,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使源区生态功能良好,生态功能效益显著发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

  ——水资源目标: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质总体达到国家二类水标准,水资源得到充分涵养,适度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森林资源目标:到2010年,源头区域森林覆盖率整体达到85%以上,其中源头核心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围绕生态林业建设目标,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生态公益林面积要占流域山林面积的60%以上,商品林的面积要小于流域山林面积的40%,实现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示范辐射功能突出。

  ——水土保持目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万公顷,重点治理小流域33条,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立起完善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有效控制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区的生态恢复取得显著成效,建成东江源头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示范区。

  ——矿山复垦目标:逐步关停工艺落后、生产规模小、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矿山,到2005年底,源头区域内减少落后工艺矿山数30%,基本控制矿业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到2010年,再减少矿山数30%,实现东江源头区域生态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协调发展;到2015年,源头区域内矿山数控制在100个以内,实现绿色矿业。

  ——农村生态环境目标:到2010年,沼气池普及率达到35%,以沼气为纽带的示范户达到30%,基本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旅游开发目标:做好生态旅游与《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赣江源头生态与客家文化旅游区的衔接,规划建设三百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赣南客家摇篮旅游系统建设工程、客家围屋保护工程、交通枢纽建设工程。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功能,开展环境意识和生态科普知识教育,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监管能力体系建设目标:全面建设和提高东江源头区域的监管能力,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项目区内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缺乏统一协调管理,政策法规难以有效实施等问题。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建立统一协调的监督管理机构,采取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以水环境监测为主体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立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对全区进行全方位的生态环境监控,及时为国家有关部门、下游区域及香港地区提供生态环境信息,为东江源全流域保护和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三、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施步骤

  根据江西省实际,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分为近期启动、中期发展、远期提高三个发展阶段:

  (一)近期启动阶段(2004-2005年):加大东江源头区域保护开发的宣传力度,提高东江源知名度;制定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规划,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有效控制人为造成的新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等生态破坏;启动实施以“青山绿水”为目标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工程,缓解因矿山、果业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中的突出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二)中期发展阶段(2006-2010年):加大投入,全面实施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工程,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得到明显改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远期提高阶段(2011-2015年):通过实施生态工程,加快生态建设,满足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源头区域水质、水量涵养功能的需求,保障全流域的生态安全,基本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实施以“青山绿水”为重点的九项生态工程:

  确定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要针对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善生态环境的主攻方向,围绕“保东江源一方净土,富东江源一方百姓,送粤港一江清水”的工作目标,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选择近中期重点工程的原则是:

  1、坚持重点优先的原则。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采取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办法,即优先安排重点地区,适当考虑一般地区;优先解决主要矛盾,适当顾及一般矛盾。

  2、坚持整体效益的原则。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实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并以典型区域整体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

  3、坚持长短结合的原则。当前急需建设的工程项目,要按照规划,围绕长远目标,进行综合平衡,有序建设,分步实施,逐步见效。

  4、坚持典型示范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当地和区域乃至全省的生态环境建设。

  5、坚持各项措施并举的原则。依靠科学技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和建设。

  江西省东江源头区域近中期拟实施的重点工程有:

  (一)生态林建设工程

  1、封山育林工程。围绕生态林业建设目标,将东江源头区域的国家生态公益林试点区域173.7万亩(其中寻乌66.4万亩、安远49.8万亩、定南57.5万亩)全部列为东江源头区域封山育林工程生态建设范围;今后东江源头区域新增的国家生态公益林面积也全部列入东江源头区域封山育林工程。

  2、退耕还林工程。根据《赣州市退耕还林区域规划实施意见》,东江源头区域三县退耕还林总面积24万亩(坡耕地造林12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2万亩),全部列为营造水土保持林面积,造林主要以混交型生态防护林和生态兼用林为主。

  东江源头区域退耕还林工程分个三阶段进行,详见下表(单位:万亩):项目单位合计2005年前2005至2010年2010至2015年东江源区合计2413.57.53安远县103.54.52寻乌县8431定南县6600

  3、自然保护建设。到2005年,在源头区域三县分别建立县级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行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职能;加强现有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机构,组织开展日常的管理工作。到2010年,将原有4处县级保护区中的2处晋升为省级保护区,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得到适度开发;新建2处县级自然保护区及若干个水源涵养类型的保护小区。

  (二)水土保持工程

  1、到2005年:治理小流域15条,其中寻乌、安远、定南各5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万公顷,营造水保林0.5万公顷,种草0.25万公顷,封禁治理1.4万公顷,修筑水平梯田(反坡台地)500公顷,开挖水平沟1000万米,建拦沙坝(谷坊)3500座,挖山塘200口,治理崩岗200处。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0%,林草覆盖率提高到70%。遏制新的人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等现象,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恢复初见成效。

  2、到2010年:累计治理小流域33条,其中寻乌13条,安远11条,定南9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7万公顷,占水土流失总面积9.8万公顷的89%,林草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生态环境有了根本改善。

  3、到2015年:巩固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果,水保措施的生态功能效益显著发挥。加大封禁治理力度,建立8个水保生态修复治理区,其中寻乌3个、安远3个、定南2个。实现东江源头区域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矿山生态恢复工程

  1、生产矿山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完善环保、水保设施。20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2006年江西省首届大学生绿色
    江西:婺源四宝入选国家级非
    江西启动青年环保志愿者湿地
    江西婺源建6000多座沼气池 一
    江西松门山砂山无序开采殃及
    江西要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江西严查违法行为
    江西对358家矿山企业亮生态环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