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蓝天白云映衬“绿色”GDP | ||||||||
作者:本报记者… 资讯来源:人民网-江南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29 | ||||||||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GDP要上去,COD要下来”,这是江苏人在经济发展中总结经验教训后得出的理性认识。建设青山长在、碧水长流、蓝天白云、清新宜人的绿色江苏,现在已成为江苏人的新追求。 然而,一方面是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却是资源瓶颈加剧,环境压力加大。在这种宏观大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省建设步伐,成为江苏省今年环保工作的核心内容。 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2003年,江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虽然超过2000美元,但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城市化加速期和经济国际化的提升期。在江苏这样一个人口密度全国最大、矿产性资源全国最少、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的省份,资源和环境问题自然而然地成为江苏面临的最突出的实际困难。 11月30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江苏环保政策体系,使江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泰州、南京、苏州等市还先后相应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具体贯彻意见。 《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也于12月17日由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批准实施。《纲要》进一步确定了江苏生态省建设方案,明确了经济发展、资源与环保、社会进步三大类20项主要监测指标。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环保类占到2个,并进行环保指标考核,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江苏还制定了《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并保送国家环保总局,争取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江苏省循环经济促进办法》也已列入省政府明年立法调研计划。 记者点评:江苏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产业基础和技术基础,全省的108个循环经济试点这些年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江苏有条件率先探索出一条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希望全省投入更多的研究经费,致力于循环经济研究课题的开发。 创模守住长江生态“红线” 今年,江苏省苏州、常州两市建成了环保模范城市群,实现了“一片红”;扬州、苏州所管辖市县全部建成了全国生态示范区,实现了“一片绿”。据统计,今年江苏共有2个城市、4个县(市)、3个乡镇、4个企业分别获得国家环保模范称号。南通、通州也已通过了创模省级验收,并上报国家总局。 沿江开发,资本潮涌,南通人当时面临着一道严峻的考题: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红线”能不能守得住? 为防止一些地方引来污染项目,南通市及时将环保审批权限上移,规定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以及所有产生污染的项目,统统报到市里进行环保审批。 在南通市地域中,有一块占地477.3平方公里的启东长江口生态湿地保护区。一年多来,先后有20多家企业希望到保护区里建工厂,但都被环保“第一审批权”拒绝。 目前在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的排名中,南通市从4年前的倒数第5位,跃居到正数第5位。在“全国污染控制较好城市”最新评比中,南通市已名列全国重点城市的第一位。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指出,南通的做法“代表了江苏沿江开发的方向”。 据悉,明年,全省将力争再建成5个左右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确保全省50%以上的省辖市和县级市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准,沿江建成全国最大的环保模范城市群。70%的县(市)达到国家生态示范区标准。 记者点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就是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江苏已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的城市,要珍惜这张闪光的城市名片,把获得模范城市称号作为新的起点,推进城市经济的稳步发展,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环境法制体系逐步完善 江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日前表决通过了《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简称《条例》)。《条例》2005年6月5日起正式实施。 《条例》明确了“沿江开发,环境优先”的原则。《条例》规定,“因控制不力造成污染物超标,政府必须进行补偿”。《条例》加大了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规定排污单位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水污染物的,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万至20万元罚款。 此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共对1606家矿山企业中的1540家进行了检查,立案查处违法企业50家,限期补办环评258家,关停、取缔不法企业506家,并探索和建立了矿山生态环境的长效监管机制。 另据了解,《江苏省服务业环境管理办法》也已报请省政府审议。 记者点评:保护好环境,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在这方面,江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比如,建立可持续发展综合决策机制,重大决策事项必须按规定进行资源与环境成本核算及影响评价;加快建立环境资源价格体系,切实改变环境污染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不正常现象,让“排污者交费、治污者赚钱”;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考核机制,把可持续发展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2020年建成“生态江苏” 根据《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到2010年,全省经济增长方式将明显转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总人口控制在7800万以内,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确保耕地占补平衡,资源综合利用状况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超过20%,城市绿化率达到4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15%,全社会环保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到2020年,基本建成生态省。 《江南时报》 (2004年12月29日 第十一版)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经济形势虽好 还需注重节能环 世界主要手机 电脑制造商环保 张德江要求环保实现三个转变 评论:寻求环保治理方式的“ 南方观察:科学发展呼唤“环 三年“环保规划施政”成效明 环保创佳绩,“绿色”应可期 期盼环保“扭亏为盈”[经济参 诺基亚杯中国少年环保梦想短 环保法律实施情况令人忧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