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段沙真成了鸟类天堂——我们在那里发现了数万只野鸭和鹬类候鸟!”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助理俞伟东副教授1月9日晚刚从长江口归来,就兴奋地给记者打来电话,讲述了他们在九段沙的最新发现。 俞伟东和他率领的调查队前天在九段沙上沙、中沙发现数千只成群的野鸟后,根据潮位、风向、气温等情况,判断在中沙与下沙的潮间带及下沙会有更多的野鸟。9日早,他们就乘船驶入中下沙的交界处,并用高倍望远镜向下沙一带观察,果然发现了五六群数量更多的鸟类。他们冒险进船,靠近鸟儿起落的地带,清楚地观察到鸟群中主要有斑嘴鸭、琵嘴鸭、绿头鸭、绿翅鸭,并测算到每群野鸭的数量都在三四千只以上,总数应在两万左右。俞伟东描绘说:“那么多鸟儿,一会儿冲上天空,掩天蔽日;一会儿落入水中,栖满一片。这是近年来九段沙观察到的鸟群数量最多的一次,说明九段沙吸引鸟类的各种条件已渐趋稳定,同时也说明九段沙的鸟类保护工作取得了成效。”
1月9日,参与上海湿地和冬季水鸟调查的各支队伍,都有不少“收获”:崇明东滩总计统计到40多种水鸟,包括4只国家二类保护动物——3只黑脸琵鹭、1只白琵鹭,还有4只濒危珍稀鸟类半蹼鹬;长兴岛滩地上空发现有3只燕隼在翱翔觅食,这猛禽也是多年未见。在欣喜之中,调查队也发现了不少令人揪心的情况:奉贤东滩有多张挂网,其中一张网上,就网住了上百只各种鸟儿。而在青草沙、中央沙等滩地上,过多的割苇人、捕鳗船,几乎让鸟儿没有立足之地。此外,由于水文情况的改变,原先大片露出水面的瑞丰沙,现在又已被冲刷进江水中,只留下一些苇梢漂在水面上。率队调查长兴、横沙的唐思贤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警觉的讯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