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和谐中国是绿色的 | ||||||||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2 | ||||||||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世行测算,中国的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已经占到当年GDP的8%。中科院测算环境污染使我们国家的发展成本比世界的平均水平高了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到GDP的15%。环保总局的生态状况调查表明,仅西部9个省区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地GDP的13%,等于甘肃和青海的总和。 环境也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了明显危害,中国每年有1500万以上的人因空气污染而患气管炎,有20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死于肺癌的人数比空气良好的地区高4.5~8.8倍,北京市的肺癌死亡患者第一次跃居为癌症之首。其中大气污染最严重的石景山区,肺癌死亡率比全市平均值高30%。 但这只是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帐,还没有包括社会的、政治的。 在20世纪的最后30年里,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和技术资本,解决了环境问题。但是,与此同时也将很多危机输出到了发展中国家,他们以不足世界人口14%的人口消耗着全球80%的商业能源,他们将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留在环境良好的城市,而将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样的转移不仅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发展中国家内部也是一样,东部向西部转移,西部向缅甸、尼泊尔转移…… 即使发展中国家一时依靠了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使GDP大幅的增长,但是,很快就会因为环境和能源的无法承受而失去了发展的后劲,同时受到了发达国家各种各级规则的打压。 欧洲和美国已经就食品和环境的标准开始大打贸易仗,美国和发展中国家对于彼此应承担多少温室气体的减排责任争论不休,资源和环境已经引发了贫富之间、资源之间、文明之间的巨大冲突,在一个国家内部也是如此。 以中国为例,我们的资源活动也导致不同区域之间的冲突,长期以来,西部开发森林和矿产为东部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也做出了牺牲。可是如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酸雨污染最严重的主要是大西北、大西南地区。而国家对西部地区又提出了保护环境,限制发展的要求,可这些保护的成果是被谁享用了呢?是被发达地区享用。 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不和谐,其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建设绿色中国。而要实现绿色中国的理想必须构建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必须体现社会公平,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让生态受益地区补偿生态受损地区,让环境消费多的富裕人群向贫困人群付费,让污染大户向受害百姓付费,这需要出台一系列新的环境经济政策,特别是税收等政策,也更需要一套完善的民主法治的机制去保证。 实现绿色中国的理想必须调整国家发展战略这个概念。比如能源,目前我们仍然是以煤为主要能源。世界银行统计,如果继续毫无节制地发展火电,2020年因为燃煤污染所导致的疾病我们将损失GDP的13%。所以在中国能源出路只有两个,就是新能源,就是循环经济。 现在新能源占世界能源消费的22%,可是中国的能源消费中新能源仅占3%。如果发达国家提前完成了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的话,我们多年以极高环境成本取得的经济成就可能就变成了笑话。所以,我们要少搞一些劳民伤财的工程,少投资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项目,要积攒下办大事的钱,办好开发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我国生 从潘岳为“世界工厂”下的新 潘岳:防渗事件具典型性 潘岳谈圆明园事件:我们会用 环保总局副局长谈环保风暴: 环保并非呼啸而过风暴--访环 潘岳:中国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潘岳透露明年底公布试点绿色 潘岳剖析环保面临的法律障碍 潘岳:圆明园事件暴露执法问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