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潘岳:防渗事件具典型性

Eedu.org.cn 作者:本报记者  夏命…    资讯来源:京华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8

 

  对圆明园防渗工程的环评结果公布后,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您怎么看清华大学的环评报告?

  潘岳:在短短的四十个工作日内,清华大学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值得在全国环评机构中提倡。他们在大量的调查、监测、试验和模拟工作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专家意见,得出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评价报告。环保总局充分尊重这一报告结论。

  记者:清华大学的环评报告称,防渗膜目前并未被证明有毒性,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求圆明园尽可能多地拆除防渗膜?

  潘岳:尽管防渗膜目前并未被证明有毒性,但天然防渗方法显然比铺设防渗膜符合生态要求。在湖底与湖岸边大面积铺设防渗膜虽然能够形成并维持较大的水域景观,能在短期内使水生生物得以恢复,但由于阻碍了水体交换和侧渗补给,将会对湖底和湖岸边的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造成了水生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因此,该工程大面积铺设防渗膜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应提倡的,必须进行全面整改。

  记者: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肯定还有很多,其中不乏像年初环保总局查处的30个违法工程那样几亿乃至百亿投资的大项目。这次环保总局花如此大的精力去抓一项投资额只有3700万的工程,值得吗?

  潘岳:值得。圆明园防渗工程的投资额虽然不大,但其违法的特点却非常普遍。此外,圆明园遗址公园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历史,具有重大的生态、人文、社会价值。从叫停圆明园防渗工程到听证、环评、评审直至决策的全过程,环保总局都依法向社会公开,希望能借此推进环境决策民主化的进程。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记者:您认为这次执法和决策过程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潘岳: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为公众搭建了一个公正的平台,使公众的各种意见建议能得以广泛而深入的交流;通过一种公开的形式,使政府的执政行为能随时接受公众与舆论的监督。环保事业不是少数人的事业,是全民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记者:这是否意味着环保总局以后将尽可能多地推行政务公开?

  潘岳:行胜于言。环保总局今后对关系国计民生和公共环境权益的重大敏感项目,将尽可能多地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充分听取公众意见,逐步健全公众参与的机制。
  
  《京华时报》(2005年7月8日第A11版)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Tags: 潘岳,防渗,圆明园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