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缺乏社会公平难有环保成效 | ||||||||
作者:张德春 资讯来源:大众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16 | ||||||||
环境保护与公平有关联吗?有,美国在全球环境保护中扮演的角色,就是个例子。美国富有,美国人的废气排放全世界第一,治理全球大气环境,美国应该拿大头。但是,美国就是不签《京都议定书》,坚决不买这个单。盟友们喊不公平,发展中国家说这是搞霸权主义,可是人家照样我行我素。主要责任人缺席,议定书的分量当然要打折扣。 这种“为富不环保”现象,在国际上有,在一个社会内部也以不同形式大量存在,这是制约环保水平提高的阻力。 在环境资源的占有消耗上,富者高于穷者,但经济窘迫者往往是环境污染的最大承受者。一个在公共景区建别墅的人,与一个住在闹市单元房里的人,谁占有消耗的资源大,谁承受污染的程度高,一清二楚。那些经济落后的地区为了发展,不但要把秀美的风景区和大片的良田拿出来招商引资,还得源源不断地向发达地区输送资源。更加不堪的是,富裕地区和人群有能力补偿污染给自己生活质量带来的损害,但穷者却没有能力选择,更无力应对因污染而带来的损害。越穷环保越难保,在一些地方成了难以破解的恶性循环。究竟谁是损害环境资源的主体?肯定不仅仅是贫困人群和贫困地区。草原沙化了,大家都痛心,沙尘暴来了,城里人为此叫苦不迭。殊不知,沙化跟市场对羊肉、羊毛的巨大需求有关,而富裕地区和富裕人群应该是羊肉、羊毛的最大消费者,理应是草原沙化的责任人。 但是,最大的“消费者”,未必是最大的买单者。谁都知道,环保一是“保”,二是“治”,国人在环保方面欠账太多,治理的钱由谁出?我们经常说,谁污染,谁治理,但是效果不算好。淮河治理了一次又一次,依然养不活鱼,主要问题不是找不到污染“事主”,而是找到了“事主”却没有能够令其自觉拿出补偿的有效办法。大气河流,是天赐的公共用品,但不能无度使用,谁糟践了谁治理,谁糟践得厉害,谁就得拿大头,这个道理应该是讲得通的。现在麻烦的是,我们缺乏一个合理有效的社会补偿机制。 上个世纪70年代兴起的环境经济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政策主张——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环境管理。即通过税收、财政、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污染者与受污染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全社会形成健全的环境保护补偿机制。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政策主张并不是向富者“敲竹杠”,而是按其消耗环境资源之多少,确定各社会主体的环保补偿责任,谁该拿多少就拿多少,既不搞大锅饭平摊,也不“吃大户”。有此良策,因环保引发的种种社会紧张,能够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环保事业也能得到更大的财力支持,何乐而不为呢?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经济形势虽好 还需注重节能环 世界主要手机 电脑制造商环保 张德江要求环保实现三个转变 评论:寻求环保治理方式的“ 南方观察:科学发展呼唤“环 三年“环保规划施政”成效明 环保创佳绩,“绿色”应可期 期盼环保“扭亏为盈”[经济参 诺基亚杯中国少年环保梦想短 环保法律实施情况令人忧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