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市场经济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 ||||||||
作者:王南桂 资讯来源:中国企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1 | ||||||||
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现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迫切要求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全国人民正在为2020年实现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并将这项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主要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在下降,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全国环境形势总体上仍然十分严峻,不容乐观。部分区域环境还在恶化,污染区在扩展,复合型环境问题出现使治理难度加大。 具体表现在:污染物排放仍处在较高水平,COD排放大大超过国家水质标准,相当一部分水体失去自净能力;二氧化硫排放也超过国家的环境标准,南方酸雨控制区内90%以上的地方出现酸雨,64%的城市空气中总悬浮物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高,危险废物处置率和处置技术均较低;生活污水排放逐年增加,占污水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但是生活污水处理率仅有18.5%。 保护环境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一时的经济发展。 政府提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强化环境污染的防治要求,其措施是: 1、集中力量对重点流域、区域、海域、城市的污染进行治理。 2、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率。 3、健全环境法制和环境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开展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4、支持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 5、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区的资源与环境保护。 6、开展环境警示教育,增强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我国对污染物排放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我们的措施是: 1、建立健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稳步下降,根据区域、流域环境承载力确定环境容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并逐年削减,直到满足环境容量的要求。 2、以科技推动产业提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综合目标,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污染的治理实行源头控制、标本兼治。 3、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倡导循环经济,延长工业链,变废为宝,实现污染治理资源化。如污水的深化处理,建立中水回用系统,垃圾焚烧综合建材生产,矿渣利用生产水泥、粉煤灰利用生产建材等等。 4、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多元化环保投入体制。 建立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投资机制。逐步增加环保投入,使环保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5%—2%。同时要明确企业和其他投资主体的职责,通过政策引导,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环保投资模式和运行方式。 加快治污设施建设,积极推行治污市场化经营。 建立以收费为主、以税收和基金为辅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按照排污收费标准略高于治污成本的原则,逐步提高收费标准,探索开征环境税,利用价格机制有效调整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环境行为。
|
||||||||
资讯录入:eedu 责任编辑:eedu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我国环保产业“十一五”期间 2006中国广州国际环保产业、 垃圾中掘“金” 垃圾焚烧发电 昔日“垃圾镇”将变身环保产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魏宗华:谈 广东省环保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中国环保产业21世纪国际竞 中国将发展五大环保产业技术 清华教授细说环保产业四大功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