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护羊人讲述“申吉”梦 | ||||||||
作者:曾曙华 资讯来源:新闻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6 | ||||||||
“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狱,还是见证生命与信仰的圣地?因为,可可西里的故事难以诉说,只有真正去过的人才能体会。” 2004年,电影《可可西里》以其感人的情节、独特的高原风光、艰难的拍摄过程揽奖无数,特别是该电影荣获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2004年金马奖最佳剧情奖更让该片一度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昨天,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才嘎带着保护区部分队员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布置“申请藏羚羊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图片展。记者逮到这个机会专访了才嘎。53岁的才嘎是康巴汉子,有着藏族男子特有的威武面容,黑黑的皮肤、魁梧身材,一见面就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值得信赖、依靠的人。 可可西里去年没发生盗猎 才嘎面带微笑地告诉记者:“去年可可西里没有发生一起盗猎藏羚羊事件,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总数已从1998年的1.5万只恢复到目前的5万只。能有这样的局面关键在于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从2002年起,我们在全国招募可可西里志愿者,陆续有200多名志愿者到达可可西里,他们的到来对盗猎者是一种震慑,他们回到家乡进行大力宣传,在全国造成了声势。” “《新闻晨报》2002年捐给我们的‘晨报号’巡山车至今还活跃在可可西里!2002年,由《新闻晨报》牵头,上海恒源祥捐资100万元建立的可可西里动物救助站在救助藏羚羊和高原动物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在还有8只幼小受伤的藏羚羊和4只其他动物在里面。” 盗猎者电话窥探像影子尾随 采访期间,才嘎局长的手机时时响起,接完一个电话,他的脸色有些凝重:“现在是藏羚羊绒最厚的时候,往年此时盗猎分子又要行动了。上月底,我接到两个可疑电话,一个陌生的声音说要见见我,我问他是谁,结果他说的名字竟是几年前被我们抓进去的一个盗猎者的名字。盗猎者特别留心我的去向,我很担心他们会有什么行动。” 才嘎告诉记者,据他们暗中了解,目前喀什米尔地区约有1万人从事各种野生绒的加工,其中大部分是加工藏羚羊绒。只要国际藏羚羊绒制品的非法贸易和消费一日不停,盗猎藏羚羊的违法犯罪活动就一日不止。 藏羚羊成奥运吉祥物热门 据了解,用藏羚羊绒制成的披肩在欧美等地价格贵得惊人,而制作一条藏羚羊绒披肩就意味着要屠杀5只藏羚羊,高额利润是盗猎者的最大驱动力。 才嘎说:“很多欧美人士不了解藏羚羊,更不知藏羚羊绒是怎么来的,甚至相信不法商人所说的藏羚羊绒是从山上捡到的羊脱绒。如果他们知道一条披肩要用这么多藏羚羊的生命去换,我相信原本环保意识就比较强的欧美人士一定不会再购买藏羚羊绒制品。所以我一直有个愿望,如果能在欧美举办可可西里藏羚羊的图片展,那会对保护藏羚羊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次我们申请藏羚羊为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也是希望借奥运之机,让全世界了解藏羚羊和可可西里藏羚羊的保护事业,意义非常深远。经过我们去年、今年的大力宣传,藏羚羊在2008北京奥运‘申吉’动物中,从排名第六上升到排名第一了。” 藏羚羊申吉有优势 藏羚羊申请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的贴切性:生态特点符合北京奥运理念,藏羚羊生活在海拔4000-5500米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大气含氧量不足内地平原一半,人在那里会感到呼吸困难,但藏羚羊却能以每小时70-100公里的速度奔驰,是高原上跑得最快的动物。藏羚羊每年集体长途迁徙,表现了惊人的毅力,这些都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理念。 藏羚羊主要栖息于被誉为中华水塔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在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中起着重要作用,保护藏羚羊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吉祥的祥说明羊是吉祥的象征,藏羚羊作为高原珍稀动物,它的生理特征、迁徙机制等等,在科研和高原生态研究上有着重要意义,这些都体现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的理念。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青藏公路自驾车威胁藏羚羊迁 西藏藏羚羊数量以每年7.9%的 当藏羚羊看见火车铁路如何与 15亿环保投资和谐路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环保投资15亿 藏羚羊 可可西里百余只待产藏羚羊成 新青藏协调会议召开共商保护 亲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 可可西里草场沙化现象严重 威 可可西里藏羚羊基本适应青藏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