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长三角近海生态环境敲警钟 拟投资百亿治海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三角近海生态环境敲警钟 拟投资百亿治海
作者:徐海慧    资讯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8

 

  苏浙沪拟投资百亿联合治海

  本报实习生 徐海慧

  日前公布的江苏、浙江、上海2004年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再次向人们敲响警钟:长三角近海海洋环境质量较2003年继续恶化,两省一市近岸海域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面积分别增加6540平方公里和8520平方公里,合计比两个上海面积还大。

  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信息,长三角两个生态监控区长江口生态监控区和杭州湾生态监控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不健康。在沿海各省市中,代表海水污染程度的两项主要指标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上海、浙江、江苏均位列全国临海省市的前三名。

  长三角近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记者从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保护处了解到,目前长三角联合治海行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以苏浙沪三省市海洋主管部门为主、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参与编写的《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行动计划(规划)》,经过一年多的修改,近期将完善定稿,并作为国家项目上报申请立项,预计整个项目所需资金将超过100亿元。

  两组指标 两个前三甲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年年有,只是自2001年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体系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以后,对于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的数据更为全面和准确。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两年来长三角近海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日趋凸显出来。

  2004年长江口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显示,2004年长三角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长江口、杭州湾和宁波近岸局部海域,面积比2003年扩大了许多。

  同样让我们触目惊心的还有这样一组数据:近岸海域海水无机氮平均含量超过0.5毫克/升,就属于严重污染了,上海、浙江、江苏的这一数字位列沿海各省市前三甲,上海的数字甚至超过1.6。另一个代表海水污染程度的海水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浙江第一,上海第二,江苏第三。

  污染绝大多数来自长江

  2004年,我国在近岸海域部分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建立了15个生态监控区,总面积5万平方公里,监控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生物群落结构、产卵场功能以及开发活动的影响等,以掌握监控区内海洋生态状况,为调整海洋开发强度、控制海洋生态恶化趋势等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国家海洋局2004年的监控数据,长三角的两个生态监控区长江口生态监控区和杭州湾生态监控区均处于“不健康”状态,也就是说环境污染、人为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等生态压力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严重退化或丧失,短期内无法恢复。再让我们来看看导致生态系统不健康的因素:陆源排污、过度捕捞、滩涂围垦、河口航道整治……无一不看到“人”的因素。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保护处处长张元和告诉记者,这其中陆源排污是比较主要的一个因素。他认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各种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逐年增加,这些污染物最终都通过各种途径东排入海,同时,沿江、沿海而建的化工、医药、染料等重污染企业常将有毒废水直接排入江海,使位于长江南岸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省近岸海域的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逐年加重,《杭州湾环境研究项目》认定:研究海域内88%的无机氮、94%的总磷来自长江。

  制订“行动计划”

  众所周知,海洋环境有它的特殊性,长三角的海洋环境是一个整体,如果三地不联动治理,单靠哪一家根本就不可能解决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而长三角联合治海其实可说是早有渊源,在2001年的首届苏浙沪三省市经济发展座谈会上就已经明确了要在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加强合作、开展东海近海洋环境保护研究。2002年下半年联合治海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由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牵头、苏浙沪三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及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参与,2002年10月召开首次研讨会,就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事宜进行商榷、研讨。此后,三地又多次组织了研讨会,并于去年11月签订了《沪苏浙“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合作协议》,成立了“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行动计划领导小组,设立相应的办公室,指导实施海洋环境保护与建设,组织编写“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行动计划(规划)”,同时协议还明确了要建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赤潮灾害防治合作、建立近岸海域重大海洋环境污损应急机制和平台等。

  目前,三地一边在制订“行动计划”,一边已经就海洋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工作等展开合作,在“长三角海洋生态建设工程行动计划”这样一个新的平台上,很多问题协调起来更加顺畅、解决起来也更加方便,更有利于整个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据了解,浙江、上海和江苏将各出资30多亿元用于该行动计划,而如果上报国家立项通过的话,国家也将分担其中的部分资金。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人士表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三地政府各部门的横向配合,也需要国家主管部门的纵向协调,整个计划涉及海洋与渔业、水利、交通、环保、旅游等众多部门,整个治海时间预计将超过20年。

  专家建言标本兼治

  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行动计划”类似于2001年国务院批准立项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项目申报成功后,长三角地区也应该会成立类似“长三角近海海洋综合整治工作小组”的机构,统一协调三地治海。

  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生态研究学科带头人章守宇教授告诉记者,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是累积性爆发的,在爆发前人类可能一点都不知道,一旦爆发则治理起来难度很大。

  目前,生态恶化已经对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例如浙江沿岸一些地区的网箱养殖,因为追求经济效益,单位体积的水域内养殖量超标,已经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而生态恶化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更多的是间接的、长期的、隐蔽的,比如长三角近岸海域一些水产品养殖,虽然养殖水域的水质是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但最终检测水产品肉体,却会有许多指标不符合食用标准。

  对于“行动计划”的开展,章守宇教授认为,“行动计划”更多地只是治标,像淮河流域治理了这么多年,近年来污染反而有加重的趋势。要真正改善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使其朝着有利于人类的平衡状态发展,必须要标本兼治,这个“本”就是要从决策层来处理好经济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问题。

 

资讯录入:eedu    责任编辑:eedu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环保局长岂能掩饰污染
    南京外秦淮河耗资30亿治污后
    黄河四支流几乎“有水皆污”
    废弃电器污染者负责
    严防污染企业向西部转移
    我国土壤污染形势相当严峻 已
    环保总局即将在全国范围开展
    污染企业“西进下乡”现象值
    哥伦比亚森林火灾损失严重 水
    珠海污染海域面积减小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