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50个百分点是怎样降下来的 鸡西煤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50个百分点是怎样降下来的 鸡西煤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作者:任鹏飞 孙…    资讯来源:黑龙江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15
 

  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黑龙江省鸡西市,长期依靠煤炭资源生存。近年来,鸡西市跳出靠煤吃饭、就煤抓煤的传统思维,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构筑起了以绿色食品、具有地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工商业为主的城市经济格局。目前,鸡西市煤炭工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已由80%降到30%,下降了50个百分点。

  随着企业改革进程的深入,几年来鸡西市先后有4个生产规模曾达到百万吨以上的国有煤矿实行了破产。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鸡西上上下下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地下无煤脚下有路,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不能坐等因煤而废。

  绿色经济逐渐崛起

  地处三江平原腹地的鸡西市,农林资源十分丰富。为此,鸡西市果断作出决策,在全市唱响发展绿色经济的主旋律。目前,全市绿色种植业基地面积达到230万亩,全市已有半数以上的农户参与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先后培育出“完达山”“绿都”等一批在国内赫赫有名的绿色食品名牌,并开始在国外市场逐渐叫响。

  绿色产业的兴起,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鸡西市的产业结构,还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些破产矿山的职工,抛弃靠煤吃饭的梦想,大胆地走出巷道,依托当地的绿色资源优势,重新走上了创业之路。鸡西小恒山矿职工陈宝军,企业破产下岗后,利用矿区周边农村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白手起家,由小到大,先后办起了养殖厂和酒厂等企业,越办越红火,目前年缴税金80余万元。

  建材市场辐射20多个市县3个口岸

  因矿而设的城子河区,原来区域内只有4个大型的国有煤矿企业。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这个区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交通优势,在煤矿采煤沉陷区的荒地上,招商引资3.7亿元,建成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建材家具市场———城子河建材广场,物流辐射周边20多个市县和密山、虎林、绥芬河3个对俄陆路边贸口岸,年交易额达2亿元。以这个市场为依托,城子河区的采矿沉陷区变成了“金三角”经济区,商业、饮食、娱乐、汽车贸易等产业蓬勃兴起,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变废弃煤矸石为宝

  在鸡西百里矿区,最独特的景观就是矿井附近高高的煤矸石山。作为采煤过程中的废弃物,如今这些煤矸石已经“变废为宝”,通过开发矸石再利用技术,使煤矸石又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当地著名的永丰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以煤矸石为原料,生产出路沿石、路面砖、空心砖、护坡石等10多个品种的产品,年生产8万立方米新型建材,每年可消耗利用煤矸石6.5万立方米。煤矸石的再利用,彻底解决了当地矿山环保的大难题。

  10年前的鸡西市,在经济转型初露曙光时还有些春寒料峭,而今的鸡西即使是在寒冷的初春也是热气腾腾的。因为鸡西人不再单单依靠煤炭而生存和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让越来越多的鸡西人看到了振兴的希望。

 

资讯录入:eedu    责任编辑:eedu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煤老大欲解煤炭发展悖论
    电力节能潜力大 可再生能源优
    中部资源从“有水快流”到“
    记者来信:防风治沙要提高农
    中国能源安全危机 煤电油运能
    着眼全局抓好环保工作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