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珠峰上垃圾竟达600吨 游客热访是成因(图) | ||||||||
作者:刘栋 资讯来源:文汇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5-25 | ||||||||
2005年5月22日11时零8分,中国测绘人员30年后再次将红色的测量觇标树立在地球之巅,开始了对珠穆朗玛峰高程的测量工作。就在测量队员登上珠峰的同时,2005珠峰保护行动在拉萨和北京两地同时启动。 珠穆朗玛,藏语中的意思是“第三女神”。作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她一直以其宁静和纯洁为世人所向往。然而如今这位“女神”身上“宁静与纯洁”的外衣正在被各种各样的垃圾所覆盖。根据资料统计,从1921年到1999年共有615吨垃圾被丢弃到了珠峰的冰川里,包括在珠峰的各条登山路线的营地间,登山者和徒步旅行者留下的大量的诸如帐篷、睡袋、氧气瓶、电池、塑料袋等生活垃圾和人类的粪便,每年遗留的废弃物最多达到67吨。甚至那些因山难而被深埋在冰雪底层的登山队员尸体某种程度而言对珠峰都是一种污染。而在正常条件下需要95年才能完全锈蚀的钢铁,大约220年才能分解的塑料制品,因为珠峰气候的寒冷、干旱,需要更长的分解时间。 游客热访令珠峰垃圾猛增 “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 在珠峰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几乎要对每位造访珠峰的人士讲这句话。 “珠峰变成了旅游景点,相关的产业很快就在周围衍生出来,这对珠峰的环境将会造成很大的破坏。”曾8次前往珠峰进行科学考察的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登义告诉记者。 “珠峰的环境保护问题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在以往对珠峰的科考和探险中,由于当时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每年都留下了许多的垃圾。”回忆起自己1975年前往珠峰科考的情景,高登义告诉记者:“当年我们有700多人在大本营生活了3个多月,一些用过的吃过剩下的东西,那都是随便往那一丢就行了。当时我印象中我拍了胶卷的胶卷盒,基本上都是随便一扔。” 不光是登山者,就在今年珠峰测高的同时,珠峰脚下人为的环境污染让科学家们大吃一惊。在珠峰脚下绒布寺往前几公里,往珠穆朗玛广场道路边的一片地方,已被一些经商者所占,他们在那里支起帐篷、开设饭店、商店,众多帐篷杂乱无章,称为“饭店”的帐篷边污水横流。 珍视地球“环境本底”值 科学家们观测研究发现,包括珠峰、南极、北极地区在内的地球三极地区的环境状况为少受或不受外界污染的本底状态,即可视为地球“环境本底”值。即便如此,珠穆朗玛峰还是与全球环境变化休戚相关。珠峰位于北纬28度,既处在西风带内,又属于赤道与南、北极的经圈环流交换之中。“树大招风”,东西南北的气流夹带的任何元素,都可能飘落在地球最高峰。因此,从珠峰的环境变化,就能“一叶知秋”。 根据科学家观测,从1996年到1999年,珠峰顶部由于雪层融化,从8849.75米降到8848.45米,总共降低了1.3米。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进程加快,冰面急剧降低。珠穆朗玛峰是全球环境变化最敏感的地区。 珠峰环境如何保护?
在清洁珠峰的事情上,西藏自治区一直很重视。自治区体育局党组书记群增表示:“珠穆朗玛峰的环境保护我们非常重视,我们不定期地在登山大本营进行清扫,每年‘五·一’进行清扫,每次登山前要强调保护环境的要求。”而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已经明确负责6500米以下的垃圾清理,并且首先在登山者和旅游者汇集的大本营建立垃圾站,保证日常垃圾及时运送下山。 “除了政府部门的努力之外,国家还应在环保法律法规中对这些著名的地区给予一些特殊的支持。在珠峰的登山活动中,只有春秋两季是进山的最佳时节,如何控制这两个季节中进山的人数,这应该是相关部门好好考虑的问题。”对于如何保护珠峰的环境,高登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刘栋) 新闻链接 给珠峰"洗澡" 志愿者首赴八千米高处清扫 由西藏登山队与热爱环保的志愿者组成的近百余人的清扫队,将联手清理珠穆朗玛峰登山路线上海拔5120米至8000米高度的登山废弃物,这将是目前地球海拔最高的一次环保大行动。 近年来,尽管中国政府倾力治理珠峰登山垃圾,但高海拔区域的垃圾难以清扫,成了一个“死角”。 作为一个有长远规划的活动,在2004年至2008年的五年时间内,每年将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珠穆朗玛峰清扫活动。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施工现场生态恢复垃圾污水集 垃圾将秦淮河染色 武定门开闸 百姓眼中“珠江变” 大工程直面“绿色”考验 “垃圾围城”威胁沈阳城 生活 唤起环保 珠峰垃圾闹市扯眼 建设绿色广东:垃圾迷城里的 外教和大学生登山捡垃圾 用英 垃圾中掘“金” 垃圾焚烧发电 垃圾处理:中国城市环境保护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