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产业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图文]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
作者:布方坤    资讯来源:中国水利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29

胡四一、刘宁等共同为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今天上午,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北京揭牌成立。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

  揭牌仪式由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司长高波主持,中国工程院陈志恺院士、韩其为院士以及工程中心管委会组成单位领导等13人出席揭牌仪式。水利部人事劳动教育司司长刘雅鸣宣读中心成立批复文件。工程中心管委会主任、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高而坤,工程中心依托单位负责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尚富,中科院资源环境与技术局副局长冯仁国在仪式上致词。工程中心主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春宏介绍了工程中心概况。

  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联合组建。该中心总体发展目标是:以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修复为重点,面向全国,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着重研究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热点、难点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通过广泛交流合作,优化基础研究装备和完善水土保持技术体系,将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国家一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集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推广示范、培训为一体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进入新世纪,国务院把“实现生态环境改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随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土流失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群众粮食自给问题稳定解决,进入江河湖库的泥沙明显减少,有效保护和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为实现治理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科研和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满足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展事关水土保持长远和全局发展的重大课题研究,大力开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技术,以适应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需要。尽管全国目前已有县级以上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站)200多个,但长期以来缺少一个在国家层面上协调全国水土保持科研的机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各方面大力支持下成立的。

  针对“中心”下一步的工作任务,胡四一要求,第一,要充分发挥依托单位的专业优势和基础条件,筑巢引凤,凝聚优秀人才,配置一流的研究开发设备及试验设施,致力于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领域的科学发现、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为促进水土保持领域的科技进步和水土保持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第二,要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和水利部中心工作,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科技协作网络,积极组织协调全国水土保持科研力量,组织和承担重大水土保持生态技术研究开发课题,解决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修复中重大和关键性的技术难题。第三,要紧密结合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际需要,大力培训水土保持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增强水土保持行业的整体科技实力和竞争能力。

  胡四一、刘宁等共同为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出席揭牌仪式的还有水利部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中国科学院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各流域机构水土保持部门、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共40余家单位代表。

  据了解,工程中心管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业已召开,工程中心章程及工程中心工作计划已审议通过,工程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名单也已确定。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
    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四川就南水北调调水量及赔偿
    三北防护林成为我国生态工程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
    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全国有11
    陕西安康启动南水北调汉江水
    水利部孙雪涛:水权管理是节
    关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