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水利部孙雪涛:水权管理是节水的关键

Eedu.org.cn 作者:孙雪涛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13


  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  孙雪涛

  节水型社会要有三个支撑体系: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

  目前全国2/3的大中城市缺水,每年有1—2亿亩耕地得不到灌溉保障,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解决中国水问题,关键是要建设节水型社会。

  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节水不是简单的减少用水的问题,而是运用经济手段,挖掘稀缺资源潜力,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为指导,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简言之,就是要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节水型社会要有三个支撑体系: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其中,水权管理是关键。

  首先,初始水权的界定是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先决条件。水权涉及工业、农业及农民利益等问题,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需要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宏观调控,逐步利用市场机制,引导水权交易和水市场建立。比如黄河580亿立方米水资源中,有多少用于生态、多少用于冲沙、多少用于各省分配,每个省用多少,都需合理分配、统一调控。

  其二,科学分析各地水资源承载力,确定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是建立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的基础。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用来明确各地区可以使用的水资源量。对一个地区来说,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客观、科学地分析能够发展多少工业,发展什么样的农业,耗水量是多少,掌握了这些指标,才能科学地规划当地的经济结构。水资源的微观定额指标,用来规定社会的每一项产品或工作的具体用水量要求,如炼1吨钢的定额是多少、种1亩小麦的定额是多少。有了这两套指标的约束,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了用水和节水的量化标准,就可以层层落实节水责任。然后通过控制用水指标,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经济社会发展在水资源承载能力以内,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超标了,就会造成资源浪费,破坏生态,付出代价。

  其三,用水的指标、定额确定后,水库要建多大、蓄多少水、水给谁用等问题就明确了,这样才能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

  水权和用水的指标确定后,建设节水型社会就有了量化指标,就能实行定额管理,建立水权交易市场。特别是运用经济手段,发挥价格对节水的杠杆作用;通过制定规则,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引导水资源实现以节水、高效为目标的优化配置;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成立用水户协会,参与用水权、水价、水量的分配、管理和监督。

  水权交易市场建立起来了,买卖双方都会考虑节水,社会节水的积极性就能被调动起来,水资源的使用就会自动流向高效率、高效益的地方。以甘肃张掖市为例,通过开展以水权为中心的节水型社会试点改革,大大增强了节约用水的自觉性,临泽梨园河灌区平均亩农田节水45.8立方米;农民水费负担亩减少7元。张掖地方生产总值保持了9%以上的增长速度,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00—150元。

  节水型社会的建立需要有四个保障:一是国家需要有一个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或指导性文件。二是应该从政策法规上保障。建议出台《节水条例》和《水资源费征收条例》,同时建议开展《节水法》的立法前期工作。三是加大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投入。中央财政可否在这些方面出台一些政策,建立专项资金。四是建议加强对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13日 第十三版)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Tags: 水利部,水权管理,节水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