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以科学发展引领青山生态工业城区建设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黄克强 资讯来源:长江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1 | ||||||||
近些年来,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生态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一些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取得较好成效。但是,把生态工业园区与生态城区建设相融合,实现区域共生的生态工业城区,国内外目前还没 1、雄厚的技术优势。武汉市确立的四大支柱产业,钢铁、石化两大产业主体在青山,461厂、471厂、青山船厂等大型装备企业也是全市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清洁生产相适应,青山已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个、工程技术中心4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个。目前,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烟气脱硫与除尘、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等四大领域的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2、突出的资源优势。工业生态系统存在的前提条件主要在于区域内上游企业的产品和废料能否被下游企业循环利用,实现企业间的共生。青山众多的大中型企业生产的初级产品和派生的废料,是许多企业不可多得的再生资源。以武钢为例,年产钢铁能力达到1000万吨后,按照当前通行的计算方法,就可产生冶金渣500多万吨、金属尘泥100多万吨、废酸1万多吨,这些都可成为建材、冶金、化工等多个行业的原料来源。 3、明显的地域优势。青山自然条件优越,东部适合工业建设,西部适宜人们居住,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具“东工西居”雏形。目前,以工人村路——企业路——王青路为界,东部地区人口仅占全区1/6左右,有利于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区域内已建成的“四纵五横”骨干路网,道路畅通,物流便利。“山滩港渠园”绿阴工程成为全市亮点,绿化覆盖率达46.6%%,绿地率达36%%,人均公共绿地达7.08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建成山水园林城区。随着天兴洲大桥、阳逻大桥、罗家港过江通道、武汉火车站和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提速,青山区位优势会更加凸显。 青山作为一个典型的工业集聚区,建设生态工业城区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老城区的生态化改造,提升城区的功能和承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实现这一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着眼科学规划,统筹城区功能新布局。针对功能分区不够明显,园区经济发展受限的实际,大力推进“东工西居”战略的实施。东部工业区内,模仿自然界生态系统的运作模式,经过3-5年努力,逐步把这一地区的棚户区和危旧房拆迁改造,将居民迁出,按照“整体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规模显现、基础设施完备”的要求,重点规划建设钢铁制造业板块、石油化工产业板块、环保产业板块、船舶制造业板块、综合性配套产业板块;西部商务居住区内,遵循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逐步将生产型加工企业和仓储企业东迁,实施危旧房改造,重点规划建设好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工业大道商贸中心及四大居住组团,发展总部经济和服务经济,改善产业工人居住环境。在东西结合部,规划修建两侧纵深达100米以上的绿化隔离带,建设多个城市小森林,形成生产生活功能分区明晰的空间新布局。与此同时,还要合理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打造景观路,打通断头路,建设连通道,积极构建“一中心三环线四纵五横”的开放型交通格局,提高城区通行能力。充分利用岸线资源,支持港口码头实行资源整合,扩大重件码头吞吐能力,发展长江航运,使青山成为武汉东部的区域交通枢纽。规范电网、气网建设和改造,支持建设北洋桥、工人村等变电工程,加快燃气项目建设进度,让更多居民使用清洁能源。 第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所谓产业发展生态化,就是要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必须牢牢把握和突出发展主题,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一是支持发展优势产业。以武钢、武石化为“链核”,青山已初步形成了两条比较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下一步要积极服务武钢实施战略重组和武石化技改扩产、8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推进产品延伸开发、副产品综合利用,发展关联产业,延伸产业链。同时,支持461厂、471厂、青山船厂等骨干企业发展船舶及成套设备制造和机械加工业,打造船舶生产出口基地,壮大优势产业。二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在发展环保产业的过程中,要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重点,推进工业生态循环系统建设,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鼓励民营企业按产业要求与辖区企业进行专业化协作配套,构筑研发、投资、生产、营运、示范相融合的产业化发展体系,形成规模优势,力争5年内把青山环保产业基地建设成为产品研发、教育培训、成果转化、设备生产、工程示范的集中地,年总产值超过100亿元。三是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通过区域资源重组,大力发展与企业生产、群众生活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围绕驻区大企业产能翻番和武汉外环线贯通,积极发展配送、物流、仓储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打造中、外环之间的物流市场;围绕武汉火车站建设,主动发展商贸流通业,打造城市副中心商贸服务圈;围绕工业大道商贸中心建设,加快发展商务办公、金融服务、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围绕推进旧城改造,全面拓展房地产开发领域和空间,完善和优化房地产交易市场。 第三,坚持保护优先,加强生态管理与建设。在建设生态工业城区的过程中,必须将发展与环保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保护优先,在保护与治理中谋求发展。一是切实抓好污染治理。始终把环境污染治理放在重要位置,突出抓好预防、监管、治理、保护等工作,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等制度,把好环评关,抓好源头控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水泥厂、化工厂等污染企业,搬迁一批、改造一批。及时督促相关企业完善环保设备,确保实现“增产不增污”。积极推进落步嘴和北湖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积极构建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大对占道经营、违法建筑的整治力度,不断优化城市环境。结合桥路站地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继续加大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单位庭院绿地建设力度,逐步构建架构合理、功能齐全、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全市率先争创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区”。三是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启动绿色学校创建工程,普及和加强生态保护基础教育。推进企业生态教育活动,把生态标准纳入企业和员工考核指标,使绿色工业、生态工业理念深入人心。打造一批地方生态文化品牌,建设一批生态文化教育基地,提高生态教育质量。大力推行义务植树造林活动、生活垃圾的定点分类堆放,组织资源回收利用、环保义务劳动等公众参与活动,培育公众的生态意识,树立保护生态的行为规范,激励公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提倡节约、爱护生态环境的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第四,构建三大体系,支持保障生态工业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宏观政策将更加有利于生态工业的发展。在发展生态工业问题上,早抓早主动,能抢得先机。为此,首先,要构建规划政策体系。组织制定青山区生态工业发展规划,要把它作为生态工业城区建设的基础工作。同时,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制定出台关于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政策、资源再生利用政策及发展生态工业奖励政策、人才政策等,激励生态工业快速发展。其次,要构建绿色考核体系。参照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结合青山实际,建立生态保护绩效考核办法。经济综合部门的考核办法、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各类先进企业评选办法等都要列入生态保护的内容,对各类先进的评比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发挥考核的绿色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参与绿色企业、环境友好企业的创建活动。最后,要构建科技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装备;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各类合作,对节能降耗、污染监控、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提高生态技术的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密切关注国内外生态工业科技成果信息,积极发展环保咨询业,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人才培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提高人才素质,壮大人才队伍。(作者系中共青山区委书记)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辽阳着力发展“生态工业”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06天津经济 “绿色清单”彰现科学发展理 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运行 “珠海模式”受关注 超前规划 以新资源观实现科学发展(一 南方观察:科学发展呼唤“环 生态市走出科学发展新路 生态工业,让开发区没“废物 各界人士纵论科学发展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