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纸业经济利益难寻环保平衡点
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增长,造纸企业利用其在资本市场的优势和国家的政策扶持,在设备、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巨大的投入。到2015年,我国纸及纸板的消费量将在8000万吨左右。因此,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纸业的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而行业发展必须的原料纸浆被国家和相关行业认为是本世纪我国的战略必需品。
因此,在此背景下,我国近些年一直在大力发展纸浆行业,但由于我国大量的相关行业是以非木纤维为主的原料结构,并且我国造纸企业平均规模过小、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因此造成我国因造纸产生的污染十分严重,而且纸类产品缺乏竞争力。河北的白洋淀、淮河流域、云南的滇池等近年严重水污染事件都有纸浆生产企业违规排污的原因。
对此,我国造纸专家崔鹤呜教授指出,中国庞大的造纸量是支撑在两只“泥足”之上的:一只是“草”,即以草类纤维为纸浆主要制浆原料的路线,另一只是“小”,即以发展小造纸厂为主的产业路线,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甩掉“草浆为主要原料”这只“泥足”,发展以木纤维为主要原料制浆的路线。
中国轻工业投资发展协会理事长胡楠特别指出,“林纸一体化”必须要林地使用权与伐木权分离,即对工业人工林实行限额采伐的计划管理,业主对所经营的林地没有自主处置权,不能按市场需求进行采伐。
正是在行业改革的背景下,例如APP这样国际纸业巨头进入到了中国市场。这样的跨国公司的确给中国纸业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也解决部分污染的问题。但多年来我国相关行业标准和环保措施却十分落后,因此在规则真空期内,企业无规则的不自律的污染行为,很难在地方经济利益为第一的背景下得到有效的接管。而中国如今的纸业集团往往也是林业集团,又是砍伐者还是生产者,在生产需求量大的时候,砍伐量自然增大,这时又没有合理产业条例约束,一个行业巨头往往就会很难监管。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