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内快报 >> 资讯正文 | ![]() ![]() |
|
||||||||
世界植物园大会在汉开幕 携手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胡彩丽等 资讯来源:荆楚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17 | ||||||||
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记者胡彩丽 于丽娟 刘蔚丹 万多 通讯员 蒋厚泉 刘颖实习生杨曼丽)昨日,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开幕。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在植物物种以高于自然消亡1000倍的速度灭绝的背景下,保护和有效利用植物资源,成为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神圣使命。 植物保护国际主席琼·沃姆斯莉表示,地球面临的生物多样性危机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必须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确保生物资源能够支撑这个脆弱的星球。省长罗清泉致词说,湖北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什么一定要保护植物 “既然地球上有30万-45万种高等植物,物种减少不正说明优胜劣汰吗?恐龙灭绝了也没怎么样!”会议召开前,有普通市民问。参加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的专家们,正为植物灭绝速度加速而忧思时,却也发现并非所有人都认同植物保护这一观念。“植物活得好,人,才能活得好。”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主任说,植物可净化空气、水域和土壤,其优化环境的功能得到公认。但别忘记植物在生物链最底层,植物的生存影响到动物,植物和动物又直接影响到人类,破化其中任何一环都会破坏生态平衡。可以说,植物的生存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如果植物都灭绝了,人类也将难以生存。保护植物多样性也是保护基因多样性。举例来说,中国3万多种高等植物,约有11000种植物用于中药;原产于中国的主要观赏花卉,超过了2000种。植物基因是地球给人类的最珍贵的礼物,任何一种基因的消失,都是不可逆转的损失。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说,由于人类的负面活动,地球上高等植物物种有1/3左右因各种因素影响濒临灭绝。我国野生植物的多样性也受到严重威胁,3万种高等植物,濒危物种约达15%-20%,即4000-5000种。 BGCI在华办公室有望落汉 在昨日的世界植物大会上,BGCI(植物保护国际)主席琼·沃姆斯莉宣布,今年内,将建立该机构的中国办公室。琼·沃姆斯莉称,在植物保护国际的内部会上,基于大家对中国对植物保护的认同,以及中国对植物多样性做出的重大贡献,该组织临时决定在中国设立一个办公室。但具体地点还有待进一步讨论。武汉植物园主任黄宏文告诉记者,虽然该办公室具体的设立城市还没确定,但该园会争取将其设在武汉,且有一定希望。若申请成功,那么这个权威组织提供的植物保护技术、理念,将会使中国、湖北和武汉的植物保护水平得到提升。 华中是中国植物核心地带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副主任许天全说,华中地区是中国植物资源的核心地带,华中地区植物资源无论是物种数量还是区系成分,在世界上均具有极强的典型性、代表性和特有性。许天全说,真正有中国特色的植物在华中地区较为集中,像三峡、神农架一带就是许多中国特有植物的原产地。华中地区被列为世界上25个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之一。许天全说,一百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以各种手段掠夺了不少中国植物资源,尤其是华中地区的宜昌、鄂西一带,如1904年被新西兰人采走的猕猴桃,又如国际花卉市场上的西洋杜鹃就是江西、湖北两省的映山红。如今,国内市场上的洋水果、洋花卉、洋蔬菜有60%以上的原产地是中国。因此,我国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意识有待加强。 呕心沥血完成《中国植物志》 被誉为植物学巨著的、一百多卷的《中国植物志》编制工作已完成,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完成编撰植物志的国家之一。下一步,我国将在此基础上,加强中国的植物保护。昨日,国家林业局野生植物保护司副司长贾建生称,我国已经编制完成了《中国植物志》,是我国植物学的重大研究成果,是我国几代植物学家花40多年呕心完成的。他同时指出,尽管我国已收录有3万余种野生高等植物,约占世界总数的10%,但还有很多物种尚未被发现,有4000至5000种植物生存受到威胁,濒危植物的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贾建生称,植物的价值不可估量,中国已经制定了与《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相一致的《中国植物保护战略》。 武汉“种子银行”已起步 除迁地保护外,建立“种子银行”被称为一种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目前武汉已经启动了“千年种子库”工作。据了解,种子库被称为“种子银行”,是通过烘干、冷冻等各种先进技术来保存一些濒危、特有以及具备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种子,并确保在尽可能长保存时间内,使其能重新发芽繁殖。武汉植物园主任黄宏文告诉记者,当前武汉已建立种子库,还希望融入我国西南部的种子。另外,武汉植物园还通过活体栽种、保留DNA、提取植物化学资源来保存植物。除武汉外,我国昆明植物园也在建设世界一流的种子库,目前已保存2000余份种子,预计要在15年内,使保存的种子达到1.9万份。专家急着想看三峡“移民”保护濒危植物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移植。南澳大利亚专家PhillipAinsley在自己的专题讲座上介绍了较为“经济”的做法:尽量保护濒危植物的种子,从而保护物种。听说为了保护三峡最濒危的植物之一疏花水柏枝,我国花了700万元移植了7000株,他觉得很惊讶,当即表示,迫不及待想去看看那些三峡的植物“移民”。他说,能够成功移植正在生长的濒危植物是最理想的,但工程很大。现在他们通过采集濒危植物的种子,然后分批地把种子种下去,从而保证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他还表达了自己的一个愿望,希望能够从武汉带些种子回南澳大利亚。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全球34000多种野生植物被列为 天山雪莲等野生植物今起受新 救救野生植物种群 广西抢救性保护国家重点保护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