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干洗行业是一个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各类纠纷不断,同时,开启式洗衣机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由国家商务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联合颁布的《洗染业管理办法》,将有效化解干洗行业目前普遍存在的各类纠纷及有效制止环境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洗衣行业尤其是干洗行业发展迅猛,仅西宁地区,目前从事服装干洗业的就有500多家。众多经营者在“分食”市场“蛋糕”的同时,服务质量和规模档次上良莠不齐,与快速发展的市场存在较大差距。
家住省城三河小区的李女士将自己的一套合体的羊毛质地的裙子送到一家小型干洗店去干洗,拿回来居然缩得穿也穿不上,李女士去理论,干洗店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李女士只好自认倒霉;泰宁小区张先生的一套西服从干洗店取回来后发现,虽然没有破损,但熨斗烫过的痕迹非常明显,因为是朋友介绍的干洗店,张先生也不便深究;金牛小区王女士的一件奶白色大衣从干洗店取回来后,原先鲜亮的颜色变得黯淡,王女士要求干洗店给个说法,干洗店又给她重新洗了一次,颜色依旧发乌,王女士也很无奈;西关大街的王先生,因送去干洗的衣服受到磨损,与干洗店产生纠纷,经消协调解,干洗店答应赔偿……
据省消协工作人员介绍,干洗行业纠纷频发,调解处理工作却比较难做:一方面,消费者希望得到相应的补偿,因为一件自己特别喜欢的衣服除了价格的因素外,还有很多感情因素在里面,获得的赔偿根本无法补偿所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经营者却想方设法压低赔偿金额以减少自己的损失或者百般推委拒绝赔偿。而经营者也会摆出一堆理由:一件衣服如果洗出了问题,一般赔偿金额是洗衣费用的10倍,本来经营利润就小,赔偿上几次,自己的洗衣店就开不下去了。再说,该赔多少,也不能由消费者漫天要价,该由管事的部门说了算。
对维权部门来说,由于目前我省还没有一个可以做此类技术鉴定的权威机构,遇到消费纠纷时,往往只能凭经验鉴别。调解时,工作人员苦口婆心,调解一次纠纷不知要费多少口舌,可有时消费者还是不满意,经营者不服气,维权部门两头不落好。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省干洗行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设备简陋、落后。开启式干洗机在我省市场依旧占很大比例,其排放浓度远远达不到环保要求;大部分干洗店都同时提供干洗和水洗服务,在为顾客洗涤时会根据面料和衣物用途来区分干洗或水洗,却不向消费者明示,在出具票据和收费时也未将干洗、水洗的衣物予以区分;有些小型干洗店里的干洗机实际上只是摆设,店主直接用水洗代替干洗,欺骗消费者;很多干洗店给消费者出具的“洗衣单据”,既不注明所洗衣物的质地,也不注明所洗衣物的品牌、价值、是否有破损等特征,填写极不规范,这势必对出现纠纷后的索赔造成很大的影响;有些干洗店使用的干洗溶剂系伪劣产品,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刺激人的皮肤、眼睛,甚至会损伤肝、肾;个别干洗店工作人员缺乏从业技能,洗涤技术不过关。另外,除了个别大型连锁干洗店外,一般干洗店的服务意识还比较差。
有人说干洗服务行业是朝阳行业,起步晚发展快。随着家务劳动的进一步社会化,干洗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服装干洗店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应将干洗业的连锁规模发展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使干洗业朝着环保、安全、经济的综合轨道运行。(作者:王珏)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