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洗充水洗最高罚3万
今年5月,国家商务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颁布了《洗染业管理办法》,此办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洗染业管理办法》将大量化解目前普遍存在的洗衣纠纷。为解决衣服洗坏后赔偿难,这个管理办法规定,消费者可以向经营者提出保值清洗,即由干洗店和消费者协商一致,做出书面清洗约定,约定清洗费用、保值额和服务内容,避免衣物清洗过程中出现损坏引起的纠纷。对实行保值清洗的衣物,因经营者责任造成损坏、丢失的,根据约定的保值额赔偿。
新规定明确了对水洗充干洗此类行为的处罚金额,最高可达3万元。在省城一家开业几个月的美国知名品牌连锁店里,记者问店里的员工,知不知道这一新的管理办法,店员很肯定地说知道,但随即话锋一转说:“即便不知道也没有关系,我们绝对不会这样弄虚作假的”。在随后的走访中,被询问的大多数干洗店都不知道这一新的管理办法,有的回答仅仅是听说过。有几家小型干洗店的店主似乎不相信,说不会有那么高的赔偿金额。记者询问了几位市民,都回答说不知道。一位女士高兴地说:“太好了,以后用水洗充干洗的情况就会少了吧?”
如何辨别干洗和水洗?据业内人士介绍,首先应该从气味上辨别,干洗是用化学物品清洗,因此会有一点气味;从面料上也能进行区分,水洗的一般会出现缩水的情况,西装容易起泡或者起皱。(作者:子娟)
开启式干洗机要下岗了
有关部门对洗涤行业的管理相对较为松散,准入门槛低。目前,不少干洗店使用的是开启式干洗机,这种干洗机排放大量污染气体,达不到国家环保标准。有许多家庭作坊式的小店,根本达不到从业要求——店内面积只有20平方米左右,洗衣间、烫衣间、挂衣室全挤在一起,有的店主吃住也在店里,这样干洗出的衣服极有可能受到二次污染,业主的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一些经营者对干洗技术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据一位开了几年干洗店的业主介绍,她从来没有接受过培训,只是边干边摸索。当被问到封闭式洗衣机与开启式洗衣机有什么区别时,她一脸的茫然。
新《洗染业管理办法》规定,“新建或改建、扩建洗染店应当使用具有净化回收干洗溶剂功能的全封闭式干洗机;逐步淘汰开启式干洗机。现有洗染店使用开启式干洗机的,必须进行改装,增加压缩机制冷回收系统,强制回收干洗溶剂;使用开启式石油衍生溶剂干洗机和烘干机的,还须配备防火、防爆的安全装置。”这样,现有洗染店使用开启式干洗机的,必须进行改装。开设洗染店环保不达标,将不核发营业执照。干洗行业的投资和准入门槛大大提高了。(作者:子娟)
服装干洗投诉多多
2006年,在西宁市消费者协会受理的消费者投诉中,服务类投诉居于第二位,因干洗问题引发的消费者投诉占整个服务类投诉总数的24.5%,共150起,比2005年的167起减少了17起,但依然是投诉热点。一方面原因是,目前市场服装面料趋于多样性,经营者缺乏对衣物的识别能力,造成服务质量问题引发投诉;另外,原材料涨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洗衣专用干洗剂由原来每桶1000元左右,涨到每桶3000元。一些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不合格干洗剂或将干洗剂重复使用,出现洗坏、洗脏衣物等问题,使投诉上升。
今年第一季度,西宁市消费者协会受理服务类投诉96起,其中洗衣行业投诉31起,占服务类投诉的30%。投诉理由是,衣物被洗坏、脱色、变形等。
今年第二季度,西宁市消费者协会受理的服务类投诉跃居第一,除去电信行业投诉及五一黄金周期间产生的纠纷外,对干洗服务行业的投诉位居第三。主要因为部分经营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在干洗衣物时操作不当,造成衣物缩水、变形、染色等损坏衣物的情况,在赔偿金额问题上,双方出入较大,造成纠纷。比如有些衣物上直接标明不能用四氯乙烯干洗,而有些经营者根本不知道除了四氯乙烯之外还有别的干洗剂,衣物损坏是必然的。这类纠纷虽然赔偿金额出入比较大,但经消协调解,双方基本上能达成协议。还有些经营者在收衣物时粗心大意,没有仔细检查衣物送来时的破损处和斑迹,造成纠纷难以处理。
一直以来,我省各级消协调解洗染业纠纷的依据是——1999年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与消费者协会共同颁布的《关于实行〈西宁地区洗染服务行业消费争议解决(暂行)规则〉的通知》。7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的《洗染业管理办法》,对衣物洗涤、熨烫、染色、织补以及皮革制品和裘皮服装的清洗、保养等服务的经营行为,做出了明细的规定,明确了洗染行业具体的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对洗涤标志误导或衣物制作及质量不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造成未能达到洗染质量标准的、属非经营者过错的,经营者不承担责任。(作者:李玉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