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核电项目建设大事记
1983年,山东开始进行第一核电厂选址普选。经过国家核电厂厂址专家的肯定,同年11月,乳山红石顶被列入6个候选厂址之一。
1993年作为优选厂址,乳山红石顶与烟台市海阳冷家庄厂址开展了同等深度的出土岩报告。
1995年8月,红石顶通过国家审查,被确定为优选备选厂址。
2003年8月,国家核电厂厂址专家组又对红石顶厂址进行了复核,认为红石顶厂址满足国家核电厂的要求。
2005年10月9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和山东省政府共同签订了一个共同促进山东核电发展的框架协议。之后,中核集团开始进行一些红石顶核电厂厂址的前期准备工作。
2006年5月24日,“山东红石顶核电有限公司筹建处”成立。
2006年11月1日,山东红石顶核电有限公司投资协议签字仪式在济南举行。公司股权分配是中核集团占51%,鲁能占33%,华电占10%,山东国信占6%。
山东为何急于发展核电
按照山东省的“十一五规划”,建设核电项目是该省改善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该规划称,“十一五”期间,山东将力争海阳核电站早日开工建设,启动乳山核电站、荣成高温气冷堆项目和沿海第三核电站的前期工作。
发展核电被视为山东省优化电力结构,缓解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如今,核电与火电、水电并称世界三大电力供应支柱。而山东省缺乏水电条件,目前电力结构单一,主要是火力发电。
山东省的电厂主要分布在鲁西南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而山东的负荷中心多位于胶东半岛和鲁中地区,电力分布与负荷分布、电网结构不相适应。
山东是个煤炭消费大省,大部分煤用于燃烧发电。山东从1985年开始成为煤炭净调入省,到2005年,煤炭调入量为8500万吨,2006年则达到1亿吨,其中包括发电用煤5600万吨。预计,2007年山东省的煤炭消耗量将达到2.2亿吨,其中须从外省调入1.2亿吨。
近年来,电煤的紧张局面使山东电力企业感受到了压力。按照山东经济发展规划,到2010年,山东的电力供应需要达到5000万千瓦才不会出现电力短缺,但目前山东省只有3000万千瓦的供电能力。
火电需要用大量煤炭,这也导致大气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国家对各省市自治区都明确下达了减排指标。随着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设一个与全省发展定位相匹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能源保障体系。
如果山东再上火电项目,从煤炭供应、淡水使用、环保空间和电网输送能力等条件来看,都不符合现实情况。从能源安全角度看,挖煤对环境的影响比建核电更大;从环保角度讲,核电作为安全、清洁、高效、经济的能源,是目前最可行的替代能源。
按照国务院已经原则上通过的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建成的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4%,并保持1800万千瓦的在建规模,这为山东核电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
山东早在1983年就开始了核电选址工作,1996年正式启动核电可行性研究。2005年,中国核电工业集团与山东省政府签署《加强全面合作共同促进山东核电发展框架协议》,双方在山东核电建设领域合作全面启动。
现在,我国经过勘查、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核电站厂址绝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山东半岛在120公里的海岸线就分布着3个拟建核电站厂址。山东半岛配置如此多的核电项目,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非常适合建设核电站。
据地方媒体报道,目前,海阳核电项目“五通一平”工作已全部结束,核岛供应合同已经正式生效,主体工程设计、采购相关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计划2008年3月底完成项目核准工作,2009年9月底浇注第一罐混凝土。
荣成核电站项目由华能集团、中核集团和清华大学三方共同投资建设。核电装机规模为400万千瓦。2010年正式投入运行。(记者郑燕峰整理)
乳山核电项目风波凸显规划环评尴尬
上周,国家环保总局网站关于乳山核电的4点说明掀起了公众对这个可能要投资数百亿元的项目的关注。尽管环保部门最新的说法是,他们还没有接到乳山项目作为单个建设项目的申请,但公众对为什么120公里的范围内可能要建3个核电项目的质疑,再次把规划环评近年来的尴尬处境推到前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