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资讯正文 | ![]() ![]() |
|
||||||||
中科院专家研究长江源头的冰芯证明:长江源区急剧升温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7 |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康世昌等人利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冰芯,恢复了该地区近70年来夏季气温的变化历史。恢复的气温记录表明:1970~2004年,高海拔冰川区(5700米以上)每10年0.5℃的夏季增温率明显高于各拉丹冬地区和北半球气象台站记录的增温率,而1990~2004年,增温率为每10年1.1℃,这大约是1970年以来的2倍。科研人员由此认为,近期的增温有加速趋势且高海拔区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可能更为敏感。 这一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和创新项目的共同资助。该成果已发表在《科学通报》2007年第四期。 各拉丹冬冰芯是18位科研人员于2005年11月在各拉丹冬峰北部果曲冰川、海波5720米的粒雪盆钻取的。康世昌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说:“高海拔气象观测数据在我国不但稀缺而且仅有40~50年的历史。海拔4000米以上为青藏高原的主体,但海拔4000米以上的观测台站仅10多个。因此,只有利用冰芯、树轮或其他气候代用指标来恢复长时间气候变化序列,才能进一步认识区域气候变化的历史。长江源区树轮研究受到了限制,因而冰芯记录就成了寻找气候变化历史的最佳手段。根据冰芯记录可以恢复较长时间的气候变化,并且因为冰芯的分辨率较高,有时能够辨识每年的气候变化状况。” 20世纪全球普遍的升温已得到公认,20世纪最后10年更被认为是近千年来升温最快的10年。而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一直都是科研人员关注的一个热点地区。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剧烈,表现为冰川后退、冻土退化、湿地干化、湖泊萎缩等。因此,进一步认识江河源区气候变化特征,是研究该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基础,不但对源区的牧业生产和生态修复,而且对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康世昌表示:“目前长江源区急剧升温的结果仅是一‘孔’之见,还需要更多的资料来证实,或甚至推翻原来的论断。” 幸运的是,在同一区域,研究人员同时钻取了3支不同深度的冰芯,最深一支达到147米,目前正在紧张的实验室分析中,这将进一步拓展该地区冰芯记录的时间序列。“我们希望将来能对多个长时间尺度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准确和全面地认识青藏高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康世昌说。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重走长江源记录 忧心!当曲源 关注保护长江源 25家媒体记者 冰川退缩泥沙增加威胁长江源 行走长江源 湿地使者完成通天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