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长江源 湿地使者完成通天河水样采集
来自玉树的最新消息,8月12日至13日,8名兰州大学“湿地使者”完成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天河核心保护站生态学考察及水样采集工作,8月14日在结古镇广场上进行了大型环保宣传活动,目前,对通天河水样化验结果还没有任何消息。
由西海商报社及世界自然基金会、兰州大学等单位共同举办的“2005年湿地使者长江行动青海行动”自开展以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环保人士纷纷前往三江源地区开展环保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效。
湿地行动日记
“搜寻”黑颈鹤
2005年8月8日 星期一 阴转晴
兰州大学湿地使者 蓝 昕
醒来时已是7点多钟,不过没有出现睡觉时所希望的雨过天晴的那种艳阳天,天空仍然阴沉沉的。走出帐篷,微风吹过,高原上那种在8月份特有的寒意袭上来,让人不禁浑身一颤。
在这里最佳的观鸟时间在早上。人尚睡在帐篷内,阵阵鹤鸣伴着其他鸟的叫声从远处传来。走出帐篷,架上望远镜朝湖上望去,成群的斑头雁悠闲地寻觅着食物,红脚鹬、褐背拟地鸭等也三五成群地或在草地上觅食,或在天空中飞翔,清脆的叫声在耳边回响。但湖里最有名的黑颈鹤则像姑娘一般羞答答的不肯露面。在包老师的努力下,终于在保护站前面的深草中觅到两只黑颈鹤,包老师也兴奋地来不及把鞋脱下,就带着那台800万像素的照相机从一边的湿地上悄悄地靠上去,拍下了黑颈鹤珍贵的照片。
待我们忙完收拾好东西,已是10点半钟,到这时才觉得自己是饥肠辘辘,这才想起我们还没吃早饭。吃完早饭,在“熊猫”的朋友扎雅的带领下,我们去参观当地一年一度的赛马盛会。在会场上,我们欣赏到了藏族姑娘华丽的节日盛装,领略了藏族骑手的豪迈,感受到了藏族人民的朴实无华与他们的热情。
坐在草地上休息的时候,不时有藏族同胞前来交谈,特别是小孩子,看到我们带的望远镜、照相机,都带着渴望摸一下的眼神围在我们的身边。
巧遇可可西里志愿者
2005年8月9日 星期二
兰州大学湿地使者 吴梦珊
汽车在仿佛漫无边际的路上疾驰了6个小时后,我们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考察组终于回到了人声鼎沸的玉树藏族自治州。身临渴望多日的“繁华”,我却有一种莫名的失落与惆怅,那些人那些事像玛尼石上的雕刻一样定格,让我所有烦躁与不安的细胞都悄然静止,偎依在感动与思索的身旁。
我们刚到隆宝自然保护站,站长便指着前方无奈地说:“那几个人实在太……里面很危险的!”透过高倍望远镜,我看见一个赤腿“跋涉”在沼泽的青年人正专心地拍摄,我厚厚的棉衣下汗毛一惊,都随鸡皮疙瘩站立起来———天啊!后来得知他们是自行驾车来到高原的环保摄影分子,其中一个叫王华礼的男生是向导。
用一种很平静的语气,从沼泽地出来后,简单穿起衬衣和拖鞋他就和我们交谈起来。我们了解到他在近期的一些环保行动主要放在广东的企业内部,他说由于文化素质以及归属感弱,导致不少前往广东的打工者产生烦躁心态,由此导致了不少扰乱治安的行为,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希望在他们之中推广环保特别是西部高原的环保事业,使他们视野开阔,关注并投身更有意义的事情。听他盘着双手讲话,淡淡然然的。
事后怀着好奇的心态,我搜索了一下他的名字,经过照片印证,才了解到他原来是可可西里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的志愿者之一,陪伴藏羚羊等珍稀动物经过了许多严寒的岁月。没有特别的敬佩,没有过分的惊讶,也许透过摄像机的拉伸,冥冥中我已经感受到他身上平淡却闪亮的光芒。
前往治多
2005年8月10日 星期三 晴转阴
兰州大学湿地使者 蓝 昕
预定今早离开隆宝保护站,上车前,依依不舍地拥抱杂雅,感谢上帝让我认识了这位藏族姐姐。
到治多的路上,司机很开心,因为我们一共碰见四担满水。按他们的习俗,今天将有好运气。在治多县,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支持,我们下午很快找到车,前往通天河和聂恰曲河的交汇处。我们一路歌唱《长江之歌》,愉快地像小溪奔向大海的怀抱。我在交汇处取水样、测水流速,帮助马儿做样方,珊珊一直兢兢业业地摄影,记录我们的工作,诠释长江源头的美。夕阳西下时,我们启程回治多,阳光斜斜地照在山谷中,我们的灵魂为之洗涤。
回到治多县时已是晚上8点钟,带队老师将我们接下车,批评我们回得太晚。车顿的劳累、老师的批评却无法使我内心地对大自然的感恩泯灭。
拜访环保“老前辈”
2005年8月11日 星期四 晴
兰州大学湿地使者 蓝 昕
几经周折,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起步高原协会”会长 Mark(加拿大)博士和 Selwyn Yeoman(新西兰)项目经理。Mark 第一次来治多县是1998年,从此扎根这里,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的妻子是名医生,尽力将一些西医的精华无私地传授给当地藏民;他们可爱的两岁半的儿子将成长在大西北的土地上。
幸运的我们是,在临走时见到了索加保护站的负责人文扎先生,通过与他的亲切交谈,我们修正了自己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不少观点,发现了认识上的片面性。文扎先生耐心地将自己的观点娓娓道来,他讲到政府的专家、官员所持的态度与当地NGO、牧民的不同,讲到玉树州共有5个民间的自然保护区(未划入核心保护区),讲到他们创建的自然保护区如何把当地牧民团结在一起。
中午拜见了著名NGO领导者杂多先生。他告诉我们,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主要面临气候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问题,长江源是对全球变暖最敏感的地区。他们在从事环保事业中最大的困难是人力资源的匮乏。他始终强调,环保的主题是当地人,所以他们推行成立社区,通过社区学习可以加强当地人的环保意识。
当地政府鼎力支持
2005年8月12日 星期五 晴
兰州大学湿地使者 蓝 昕
今早,带队老师和另外4个队员到通天河保护站了。据说他们能见到世界上最大的玛尼堆,羡慕呀!那里的生物物种多样性也相当丰富。
我和马儿先后走访了玉树藏族自治州团委、卫生局、妇幼保健院、人民医院、藏医院、广播电视局。团委高波书记帮我们联系当地的中学和小学,利于我们的宣传工作。从卫生局的同志处了解到,高原病主要有五种:包虫病(肝包虫、肺包虫)、地方性甲状腺缺乏症、鼠疫、关节炎、砷中毒。他告诉我们,由于村民收入低,地方病的防治都是免费的。但村民防病治病的意识并不强,他们不愿食用加碘盐。全州人的平均寿命已从50多岁延长到60岁了,由于国家医疗投资、诸多项目的实施,妇幼保健院的医疗条件改善很快,孕产妇、婴儿的死亡数下降,更多的藏民愿意到专门的医院进行生产。
为寻找广电局,向一位同志询问,他碰巧是玉树州林业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专门从事湿地的研究。他推荐我们去县农牧局查阅有关资料。
宣传活动异常火爆
2005年8月14日 星期天 晴
兰州大学湿地使者 蓝 昕
昨晚商讨宣传一事,凌晨3点就寝,一大早却自发醒了。
9:20全队乘车到结古镇广场,只见广场上人声鼎沸,因为这里是虫草交易市场。当我们还来不及挂横幅时,广电局派的记者就到了。等他拍完我们展出的展板后,他希望我们开始发传单。这下可不得了!在场的民众蜂拥而上,几乎是在抢我们的宣传资料。弱小的我差点被踩到了,有些恐怖。但当地居民的好奇心与热情让我欣慰,他们极好地参与了我们的活动。在广场上,有的队员给群众讲解有关湿地的知识及应该如何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有的做调查问卷,有的就虫草的挖掘销售咨询药商。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长江源区冰川正急剧退缩 消融退缩速度令人堪忧 长江源放飞热气球呼吁环保 长江源成第一污染源 环保人士建议垃圾运西宁 全球变暖危及青藏高原长江源会否断流 中科院专家研究长江源头的冰芯证明:长江源区急剧升温 重走长江源记录 忧心!当曲源区动物越来越少 关注保护长江源 25家媒体记者将聚集长江源 冰川退缩泥沙增加威胁长江源 湖南省“湿地使者”将赴柬埔寨考察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