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外传真 >> 资讯正文 | ![]() ![]() |
|
||||||||
全球变暖加速人类告别白炽灯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8 | ||||||||
澳大利亚及欧洲政府已经宣称要停止耗电灯泡的生产;美国加州也开始考虑制订相关禁令。几个世界级灯泡生产商加入了加州能源委员会,正在讨论美国在十年内停止灯泡生产的事宜。看来这个有128年历史的创造发明加快了退出历史舞台的速度。 但可以令生产商们接受的停产幅度还没有最终决定下来。媒体得到的非官方消息是:“我们在讨论十年内停产白炽灯泡,目前还没有具体的书面计划。“他们说:“我们正在做通盘考虑,很多问题都需要寻求解决办法。” 欧洲照明公司联盟(European Lamp Companies Federation) 最近在巴黎签订停产协议,但没有明确期限。 澳大利亚政府宣称到2009年要停止白炽灯生产。 一月份加州州内立法代表劳埃德·莱文(Lloyd Levine) 提出到2012年全州内禁止销售白炽灯的法案。 “我们看到很多照明工业的领先企业正在将生产重点从白炽灯泡转移向效率更高的技术。”美国节能经济委员会的威廉·普瑞德 (William Prindle)先生说。 很多专家认为,与其说这场运动是为了使白炽灯泡失去光彩,不如说人们是付诸努力采用更加节能的手段来遏制气候变化。 “节能可以在照明这方面大显身手。”加州能源委员会克劳迪亚·钱德勒 (Claudia Chandler) 说,“当节能标准越来越严格的时候,希望白炽灯能够被其它新技术取代。” 白炽灯泡的确很废电:照明利用率仅有5%,其余95%全部由热量消耗。提高照明输出效率、降低热量损失将会减少对煤燃烧发电量的需求,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美国能源部报告说,白炽灯泡在美国家庭或营业场所使用量达到30到40亿个,占电力总消耗的10%。零售业巨头沃尔马公司希望到2008年可销售一亿个紧装荧光灯。 环保组织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认为,如果每个家庭、商业场所使用的所有灯泡节能效率提高35%~75%,例如使用紧装荧光灯和高级卤素灯,那么每年即可减少100亿美金的能源账单,燃煤发电厂也可以减少几十家。在十几年内,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都会减少上千万吨,有助于稳定气候变化。 “我们再也不能销售那些低效灯泡了。”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资深科学家诺亚·霍洛维兹 (Noah Horowitz) 说,“更好的节能技术已经出现了。” 但是,白炽灯并没有结束所有历史使命。通用电气公司宣称到2010年将白炽灯效率提高两倍,到2012年提高四倍,可与紧装荧光灯媲美。 “对任何专业技术的完全禁令根本没有必要。”通用电气肯塔基州路易斯韦尔(Louisville, Ky) 分公司消费者与产业部发言人金·弗里曼 (Kim Freeman) 表示,“无论采用何种技术,对于提高照明产品能源利用标准的全国性政策法规通用都将表示支持。” 所有白炽灯生产商对于相关报道都非常敏感,市场上的任何疏忽都会失去消费者。通用表示他们期望对所有技术都采取更严格的标准,但不要针对某一种技术实施禁令。 照明设备生产企业参与的讨论会上,飞利浦电子北美公司表现最为积极;规模最大的通用电气态度并不明确。会后,他们都没有透露更多的禁令讨论细节,但原则上是同意全球更换白炽灯泡计划的。“我们飞利浦公司的确赞成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淘汰白炽灯,全球范围内可能需要10年期限。”飞利浦电子副总裁兰德尔·穆尔黑德(Randall Moorhead) 先生表示。 加州的很多活动同时推动了提高照明能源效率的联邦立法进程。 紧装荧光灯的潜在危险是含汞,每个灯泡汞含量5毫克;白炽灯不含汞。紧装荧光灯报废会带来其它环境问题,很多生产商建议推动灯管回收项目,并计划削减含汞量。即便是这样,钱德勒女士说,能源委员会研究显示:更换成紧装荧光汞使用量仍然是净减少的,因为汞排放大户——电厂数目是减少的。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谁为全球变暖买单 全球变暖绝非杞人忧天 我国气 全球变暖将彻底改变欧洲社会 全球变暖可能引发“进化大爆 全球变暖可能将热带雨林变草 “蓝色”海洋暗藏生态危机 全 应对全球变暖我有奇招怪招 科学家发现地球北极竭力抗拒 专家:全球变暖会导致海水酸化 全球变暖 50年内2亿人或将背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