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国外传真 >> 资讯正文 | ![]() ![]() |
|
||||||||
垃圾在发达国家是主要原料 还被视为战略资源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谢云挺 资讯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8 | ||||||||
全国人大代表陈寿朋说,目前我国城镇周边已积累垃圾超过60亿吨,每年还在以1.5亿吨以上的速度增加,城市环境压力很大。目前城市垃圾大多未经分类,就进行堆放、填埋、焚烧等处置,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焚烧还释放出有害气体、灰尘等。垃圾里面的塑料、纸张、金属等物品都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希望尽快以立法的形式解决城市垃圾的回收利用问题。 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把垃圾作为第二战略资源时代已经来临”。垃圾对策专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学兼职教授王维平,最近在杭州对记者说,我们要高度重视垃圾,把垃圾当作是惟一不断增长的资源来认识。 西方国家把垃圾作为原料主体 王维平说,事实上,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已把垃圾作为原料来源的主体。目前,美国的钢铁原料60%以上是废旧钢铁。欧洲70%是再生纸,如果造纸企业没有70%的再生纸产品不让建厂,其原料来源主要是废纸。橡胶轮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规定反复使用率要达到2.5次,即一个轮胎平均要翻新使用二次半,我国是橡胶进口和消耗大国,现在各地都在发展汽车工业,全国一年产生的废轮胎大约1.4亿条。这些废轮胎都跑哪去了? 王维平认为,垃圾是涉及国计民生又普遍存在的问题,任何人都回避不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提高,别的资源都在消减,只有垃圾在不断增多。我国尽管用了很大气力和投入,仍难以控制。一句话,是烧不胜烧,埋不胜埋。这就是被动接受末端治理对策的结果。简言之,与其忍受巨额投资大量建设垃圾场,长期背负沉重运营负担,不如少产生垃圾。 国外已有实践经验,日本东京在1989年之前,生活垃圾量逐年增加,收运和处理垃圾的费用不堪重负。1989年后,垃圾治理的对策从末端前移,在社会物流的全过程循环利用资源,垃圾产生量已持续逐年递减。16年间少产垃圾约900万吨,节省垃圾治理费用近100亿美元,还回收再生了大量资源,解决了数万名就业岗位。目前,欧洲除土耳其和希腊外,所有城镇生活垃圾都出现负增长,现在欧盟在垃圾问题上还要制裁土耳其和希腊。 垃圾是人们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王维平从事垃圾对策研究已有20年。他曾身穿“丐帮”破衣服,与都市拾荒人混在一起进行了一年调研,掌握了垃圾对策的第一手资料。他提出的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观点被吸收进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王维平教授说,我国发展面临的是资源日益短缺和环境破坏加剧两大矛盾,现在还在大量用天然原料是我们落后的地方。垃圾是人们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要高度重视垃圾,把垃圾当作资源来认识。他认为,减少垃圾的重点是: 一要严格限制商品过分包装。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60%是包装物,喜欢通过奢华的包装来促销,这在西方发达国家被认为是一种过时的愚蠢的商业行为。 国际通行的标准是商品的包装价值不能大于商品自身价值,包装物的体积不能大于被包装物体积的1/10。 二是推广净菜进城。据统计,每运进城里300吨毛菜,就有60吨废料,占总量的1/5,然后这些垃圾还得运出城,这样一来一回就是120吨的无效益运输,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这是多大的浪费!过去的菜农摘完菜,先是剥掉一层就地还田,回到家再剥一层喂猪,然后以净菜去卖,这形成了资源的梯级开发。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应审慎上马 针对近年来我国渐热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王维平教授指出,由于有国家政策扶持,不少地方纷纷上马,但是,在已上马的垃圾发电项目中,因投资额大,而且运行成本高,相当一批陷入需政府财力不断追加投入的困境。(记者谢云挺)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清污水,净垃圾,降硫分,保 全国污水垃圾处理经验交流会 我国2/3城市已被垃圾包围 污 实录:王维平谈垃圾无害化处 武汉将推“垃圾不入水”工程 1000多个全球顶级“垃圾王” 餐饮垃圾处置不容乐观 昆明将 北京:餐厨垃圾拟申报 泔水不 垃圾无害化处理:垃圾革命民 北加垃圾转化新能源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