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正文

冯晓娟等揭示湿地土壤碳对水位下降的响应机制

Eedu.org.cn 作者:丁佳    资讯来源:科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7/1
摘要: 冯晓娟研究组与北京大学教授贺金生团队合作,利用海北站高寒湿地中宇宙水位控制实验,对湿地水位下降过程中铁氧化还原转化过程对土壤有机碳动态的调控机理展开研究并取得新进展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冯晓娟研究组与北京大学教授贺金生团队合作,利用海北站高寒湿地中宇宙水位控制实验,对湿地水位下降过程中铁氧化还原转化过程对土壤有机碳动态的调控机理展开研究并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研究人员发现,同经典的“酶栓”理论相反,在湿地水位下降的条件下,土壤酚氧化酶的活性主要受到亚铁离子浓度的影响,且随着水位下降而降低;而酚氧化酶活性的下降导致水溶性芳香族化合物的积累,抑制了土壤中水解酶的活性。同时,伴随着亚铁向铁氧化物的转化,更多的木质素因受到铁氧化物保护而被保存在土壤中。

基于此,研究人员提出以湿地土壤亚铁氧化过程为核心的“铁门”机制。该机制可能缓解由湿地土壤氧气含量升高而造成的碳释放,为解释和预测湿地干旱过程中的土壤碳动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据了解,湿地约占陆地表面积的5%至8%,其碳储量却达到陆地碳库的30%,是非常重要的土壤碳库。在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下,全球约一半的湿地正受到干旱或退化的威胁。特别是人为排水或干旱造成的水位下降很可能将湿地由碳汇变成碳源。然而在野外观测中,土壤有机碳对湿地水位下降或干旱的响应并不一致,其机理亟待进一步明确。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