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绿色创建 >> 绿色奥运 >> 资讯正文 | ![]() ![]() |
|
||||||||
新京报:公众永远是奥运会第一主角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新京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7 | ||||||||
新京报社论 今天,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作为体育盛会和文化盛会,北京奥运会各筹办机构已进入全力冲刺状态,围绕着奥运会这一主题的活动越来越热烈。然而,就在这500天倒计时开始时,我们需要抬起头来,好好思考奥运会究竟是为了什么,又该在剩下的500天中做些什么。 奥运会是中国即将举办的最大规模国际性赛事,更是中国提升国家形象,北京打造更加现代化的国际都市的契机。 对中国来说,奥运会这样难得的国际性赛事,不但是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的窗口,更是学习现代化和国际规范的平台。因此,奥运会存在的全部意义,不仅体现在圣火点燃的两周时间里。至少,在之前的500天甚至更长时间里,人们已经感受到奥运会带给这个城市、这个国家的不少变化。 实际上,在2008年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北京也开始逐渐打造诗意的栖居环境。公共交通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地铁4号线、5号线、奥运支线等都在这段时间中开建,而且要在奥运会之前投入使用。 为举办绿色奥运,北京开始重视城市的蓝天指数,环保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人文与和谐被引进奥运会的主题中,北京承诺不在奥运会期间遣返外地农民工,并用低价位出售门票,让更多的人观看比赛。 这一切都说明,奥运会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带给这个城市、这个国家一次转型的机会。 奥运会带给中国的改变远不止这些形式。更重要的是,人们期待着奥运会能带来全新的城市治理观念和发展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政府能像对待奥运会那样对待每一天的民生。无疑,人们对奥运会期间的北京有着很大的期许。在2008年的8月里,北京将交通通畅、民众舒怀、社会和谐,但是,这一切都应该只是美好的开始。 历史已经证明,许多城市正是通过奥运会,学习和实践对城市的现代化管理。 因此,对公众来说,奥运会既是一场赛事,又是一个过程。 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一次奥运会,公众都永远是奥运会的第一主角。他们最深切地体会到奥运会带给自己的变化。在接下来的500天冲刺以及会后,奥运会的成功与否,一个标准就是要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城市和国家的进步,要有经济上的步步提高,要让所有人共享奥运经济发展的成果,要有更加开放的视野和胸怀,要有更加完善的权利保障机制,等等。 奥运会是一个“大事件”。 然而这个“大事件”,并不简单的是媒介事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个有着全民意义的大事件,需要有更加平民化的内涵。奥运会所带来的巨大开放和国际化,让普通人更关注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更关注国家的形象和社会的进步。公众作为奥运会的主角,也就是成为自己命运的主角。奥运会只不过是当代中国实践这一目标的重要过程。 奥运会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取决于在奥运筹办的过程中,将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如果仅仅只是奖牌数量、参赛规模、风险控制这些比赛本身的指标,这种成功将是没有意义的。对此,我们已有清醒的认识。而如果能因此而促进国家的现代化转型,促进国家的进一步开放,奥运会将会物超所值。 因此,500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500天中,需要从思想和行动上,把奥运会从一个赛事嬗变为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从申奥成功那一刻始,但决不应止步于奥运会结束的时刻。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WWF呼吁奥运会运动员买碳减排 废旧电池回收遭拒 折射公众环 环保风暴走向平民化 公众环保 05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显示 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5年 97.5%公众赞成用环保指标考 空调26℃呼唤公众环保意识 八成公众反对超市提供塑料袋 公众成为北京治理大气重要力 从环保角度谈奥运会场地和设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