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活动信息 >> 环保活动 >> 正文

在大自然中感悟多彩世界

北京校内外教师联手开发生物多样性特色研究课程

Eedu.org.cn 作者:文雯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7/15
摘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宝库。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生物多样性”是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学习目标之一。

本报记者 文雯

“老师,这个蜜蜂长得好奇怪。”北京分司厅小学三年一班的李淏坤指着花丛中飞舞的一只昆虫说。

“非常棒,你发现了这只昆虫和蜜蜂的一些区别。那是食蚜蝇,是人类防治蚜虫的好帮手。”北京教学植物园教师李朝霞笑着回答说。

周围的同学们都好奇地聚拢过来,与新认识的“朋友”“打招呼”。

这是北京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研究会、北京教学植物园、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校内外联合研究课展示活动中的场景。

在北京教学植物园里,近400名小学科学教师和校外教育机构教师观摩了“叶片侦探”“花与花序”“植物园探‘蜜’”等9项别具特色的研究课,收获颇丰。

借助教育基地,突破传统校内环境教育局限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宝库。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生物多样性”是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学习目标之一。

“很多小学生,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能见到真正的大自然。对生物多样性缺少直观感受,很多知识只能来源于书本。”北京教学植物园教师明冠华告诉记者,本次活动围绕“生物多样性”这一重要概念,由校内外教师联合组成研究团队,联合研发课程并集中展示。“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校外自然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突破了传统校内学习场地条件不足的局限性,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叶片侦探”“植物如何喝水”等课程借助教学植物园里多种多样的叶片、花朵、茎和根的类型,从植物形态入手,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植物园探‘蜜’”等活动,则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联系出发,关注传粉昆虫对植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探讨生物多样性之间的联系性和动态性,以此增强学生对“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认识。

提升课程落地成效,增长实践能力

除校内外资源整合、生物多样性目标达成外,研究怎样有效开展科学实践活动,也是本次研究课的探索内容之一。

对此,明冠华表示,研究团队希望通过这些精心准备的融合课程,让学生了解更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用方法,增长更多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能力,为未来自觉参与更多保护行动储蓄动能。

参加活动的北京市小学科学教研员贾欣告诉记者:“这次活动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是一次打开我们视野的好机会。9个学科背后都有教学植物园专家的支持,具备系统性、统一性和多样性,这种方式让不同领域专家发挥作用,

也会帮助孩子更好地认知世界。”他希望,以后老师们能有更多机会和专家接触学习。

北京市小学综合实践教研员刘玲观摩完活动后表示,这次综合实践和探究学习活动与陶行知提到的“万物皆为师”的理念一致。“20年间,学校教育更开放,教师教学过程不再局限在教室里,比如这次在植物园上科学课,空间、载体、教材都发生了变化,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知识。”

“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受到更多关注。”刘玲认为,未来学校开展环境科学教育,要处理好活动和课程之间的关系。

“比如科学课取得的这些成果如何落地生根?在学校里,需要考虑这种主题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有生命力。不一定利用植物园,可以利用阳台,利用学校花园,利用学校和周围的一切资源,采用情景教学法。”刘玲期待课程落地更有成效。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