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环境资源市场化的探索
Eedu.org.cn 作者:李玉芳 高…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31
 

  □本期对话人物
  史振华 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1969年毕业分配到贵州省赫章地区从事气象工作。1982年调任徐州市环境监测站任大气室主任。1984年起担任徐州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1991年任江苏省环保局副局长,1997年起任江苏省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2000年转任江苏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
  对话人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 史振华

  采访人 李玉芳 高杰

  点击一
  焦点关注
  如何看待江苏省环境价格体系建立

  关键思路  
  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就是价格机制


  记者:史厅长,您好。江苏省环保厅联合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宣布,从2008年3月起,江苏省正式在太湖流域实行COD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试点和在全省电力行业推行二氧化硫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试点。请您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
  史振华:好的。江苏省在太湖流域实行COD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试点,主要在纺织染整、化学工业、造纸、钢铁、电镀、食品制造(味精和啤酒)等六大主要行业和集中式污水处理行业开展。其中,直接向环境排放水污染物的6个主要行业,每年购买每吨COD排放指标的收费价格为4500元;而集中式污水处理行业,每年购买每吨COD排放指标的收费价格则为2600元;在全省电力行业推行二氧化硫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试点中,电力行业每年购买二氧化硫排放指标的价格为每吨2240元。至此,江苏省在全国较早推出了环境资源的初始价格。这同时表明,江苏省基本建立起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环境价格体系。
  记者:据我们了解,江苏省从2002年起,就在建立环境价格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作为江苏省环境价格体系的奠基者和建设者之一,您怎么看待建立这个体系的意义?
  史振华:党的十七大对“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出了重大理念、理论和制度创新,对我们深刻领会、科学把握市场经济和环境保护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关于环境资源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入阐述了要素资源的定价、有偿使用等问题,特别是在第五部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对此做了深刻、系统的理论阐述。如“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再如,“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等。
  由此可以看出,党中央对建立环境资源价格体系的认识有重大突破:一是环境作为资源和生产要素,必须纳入到要素和资源市场管理,这是各类要素协调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环境要素市场,不能称其为现代市场体系;二是要素和资源市场定价必须包括环境成本,这是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特征;三是财税体制要与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相协调,这是财税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四是环境资源要形成市场化、资产化发展方向,这是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发挥价格杠杆调控作用的必然途径。环境资源价格理论的重大突破,对我们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努力开拓创新、破解体制机制之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回过头看,江苏省在建立环境价格体系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是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的。
  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就是价格机制。2001年,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时曾深刻指出,环境既有自然属性,又有商品属性,保护环境既要遵守自然规律,又要按价值规律办事。按照温总理的要求,自2002年以来,我们就提出了“建立环境价格体系,实行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观点,并在近5年的时间里,在构建环境价格体系、实施环境价格改革方面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

  点击二
  焦点关注

  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
  关键思路  
  用市场手段激活治污市场


  记者:就江苏省而言,为什么要尽快建立起环境价格体系?
  史振华:正因为江苏省情特殊,才迫切需要建立环境价格体系。江苏省是一个人口密度全国最大、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负荷全国最高的特殊省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给环境资源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
  污水处理厂建设“硬推不动”的局面曾给我很大触动。1999年1月1日太湖流域“零点行动”结束时,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沿湖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仍停滞不前,据统计,城镇污水处理厂完成率仅为国家下达计划的33%。面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滞后,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例如,当时被列入全国“百强县(市)”前列的锡山市,50%的国债资金已下拨到了市里,用于支持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但这个市仍然“按兵不动”。我曾找过市主要领导,他说,建个污水处理厂相对容易,但每年高昂的运行费用支撑不起。我们请出了当时的江苏省长到太湖治污第一线去督战。在督战的前一天,省环保厅和建设厅的两位处长到锡山市污水处理厂工地去“打前站”,看到建设工地围墙是“铁将军”把门。但到了第二天,省长前来污水处理厂建设工地督战时,却看到整个工地彩旗飘扬,几十辆运送石料的卡车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看到这种情景,省长满意而归。然而,不久省环保厅的处长们又去“打探”,发现工地上又是“铁将军”把门。
  当时,由于环保投入政策缺乏创新,使城镇污水处理厂等重点环保工程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掏钱和还贷,导致了“硬推不动”的尴尬局面。在淮河、太湖流域治污达标的关键阶段,我们曾多次登门去找银行领导,想为流域治理申请一批急需贷款,但是银行领导认为给治污贷款纯粹是一桩赔钱买卖,始终不肯松口给予贷款。
  随后的两年间,江苏省多次尝试用市场手段来激活治污市场。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当把每吨城镇污水处理费调整到0.2元时,污水处理厂建设市场仍“按兵不动”,再调高到每吨0.4元~0.5元时,治污市场仍无多大起色。为加重分量,2002年2月,江苏省按照“保本盈利”的原则,一步到位地把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太湖流域沿线城市的污水处理费调整到每吨1.10元~1.15元,使它们成为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费价格最高的地区,太湖流域治污市场开始呈现出好戏连台的格局。
  一些银行领导主动找到环保和建设部门,询问“要不要贷款”。同时,国债资金也开始向太湖流域倾斜,“十五”期间,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中,共有39个项目争取到了国债资金,总投资达到41亿元。同时,大量信贷资金、社会资本、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纷纷投入到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中,并采取TOT、BOT、股份制等方式,占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营市场。据统计,“十五”期间,除了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治污计划外,各地还额外增加了40多座村、镇级污水处理厂。

 

[1] [2] [3] 下一页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