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乔建华
据工信部日前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环保装备制造业总产值预计超过9700亿元。环保装备制造业在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由1980年的7.5亿元发展至今,提高了约1300倍;1990年—2022年的30多年间,企业数量增长5.2倍,从业人员增长6.3倍,人均产值增长近40倍。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引领我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效。”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投资与技术指导处有关负责人近日在第八届中国环保装备高峰论坛上表示,当前,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处于关键阶段,新形势带来新要求,新任务催生新机遇,面对环保产品和服务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环保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
我国环保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可基本满足国内污染治理需求
2011年以来,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发布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目录中包含了500多种重大技术装备,涵盖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环境污染防治主要领域。
“目前,这些重大环保技术进入应用推广阶段。环保装备整机和成套设备,基本可以满足国内污染治理需要。产业链总体实现了自主可控,技术发展呈现了总体并跑、局部领跑的特征。”工信部节能司环保处处长袁令告诉本报记者。
据介绍,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燃煤电厂已经全面实现了超低排放的装备国产化,以钢铁为代表的非电行业超低排放国产技术装备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水污染治理领域,主要技术装备已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基本需要。城镇污水净化技术装备也具备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规模化应用。
在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领域,国内的厂家已经能生产日处理量千吨以上的超大型垃圾焚烧炉。而与之配套的生物质和尾气治理,也实现了自给自足。
“十四五”以来,在《“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政策引导下,我国一批百亿级龙头企业不断涌现,环保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已基本可以满足国内污染治理需求,行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了良好的绿色发展基础。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2.22万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9%,近三年平均增速达7.6%。
环保装备制造业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优质企业不断涌现
本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环保装备制造领域的优质企业也在不断涌现,除了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产值在全行业的占比不断提高之外,近两年,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绿色工厂、规范条件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新格局,多元化互补发展模式愈加凸显,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在上市公司中,涉及环保领域的企业共计261家(含港股),占从业企业总数的2%。其中,主营业务为环保装备制造的企业共91家,产值约占全行业的34.1%。
在环保装备制造业优质企业中,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共327家,绝大部分为规模以上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共18家,占单项冠军企业总数的2.1%;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9家,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的5.1%,占全行业中小企业总数的3.9%。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引导更多的环保装备制造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可对环保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袁令也指出,近年来,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资本大规模进入到环保装备制造业。目前,国资委管理的96家央企中,已有47家企业进入环保装备制造业,大型行业产值占全行业50%。从企业分布情况来看,70%的大型环保装备制造企业正在向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区域沿海经济带和以长江经济带为轴的沿江省市集聚。其中,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省作为环保装备企业的主要聚集地,贡献了全行业60%的营业收入。
先进环保装备应用不畅问题仍存在
发展的“痛点”仍在技术领域
尽管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作为环保产业的基础性产业,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目前仍有短板需要补齐。
“我国环保装备行业跟其他传统制造业相比,基础比较弱,底子比较薄。很长时间内,行业技术装备发展主要围绕着市场急需和盈利空间较大的一些适用领域,核心技术主要来自国外引进和合作,这是企业技术发展的主要渠道。”袁令说。
具体而言,我国环保技术装备水平虽然显著提升,很多装备在性能、成本、能效等方面已经接近,甚至优于国外一些装备,但先进环保装备应用不畅问题依然存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告诉本报记者:“以废气装备诊断为例,现在很多企业装备装上去了,但是用不好。”
而“十四五”时期,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虽然已逐步摆脱了小而散的行业特点,针对各细分领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精准治理化和提质增效成为首要需求。但传统产业分工不能满足现有市场需求,跨境融合将成为趋势。不过,目前国际形势下,引进高端技术困难较大。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我国环保装备上市企业中,有185家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同比在上涨。尽管如此,但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痛点”仍在技术领域。
众所周知,环保装备制造业具有政策导向性强、产品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度高、资金技术密集、社会责任重大的行业特征。
“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市场导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围绕美丽中国建设,深入打好污染攻坚战,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型服务的供给力度,加快向生态保护修复、清洁生产、绿色生活、低碳服务等领域进军,更好地服务和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健康转型。”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投资与技术指导处这位负责人说。
据了解,2022年,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希望聚焦行业发展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通过《行动计划》推动环保装备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围绕新形势下市场需求对环保装备行业提出新的需求,结合行业自身发展存在的短板问题,制定了核心技术装备补短板行动。
为鼓励环保装备技术发展,袁令指出,要发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补偿政策,包括政策采购等政策优势,支持先进环保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