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东 >> 上海 >> 正文

上海评选市鸟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白头鹎等呼声很高

Eedu.org.cn 作者:蔡新华 刘静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5/27
摘要: “上海滩”的鼎鼎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是这个“滩”字,恰恰证明滩涂、湿地是上海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栖息于滩涂上的水鸟,则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灵魂”,没有了鸟儿,滩涂、湿地也将寂静无声,缺少了旺盛的生命力。

  栖息在上海的鸟类有400多种。图为成群的江鸥在外滩黄浦江江面上展翅飞翔。 周东潮摄

  图为有“鸟中熊猫”美誉的震旦鸦雀,已成上海生态保护的代名词。 资料图片

  中国环境报记者蔡新华 见习记者刘静 

  “上海滩”的鼎鼎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是这个“滩”字,恰恰证明滩涂、湿地是上海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栖息于滩涂上的水鸟,则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灵魂”,没有了鸟儿,滩涂、湿地也将寂静无声,缺少了旺盛的生命力。

  每天清晨,斑鸠发出了第一声鸣叫,随后白头鹎、麻雀的叫声啁啾,犹如清晨的闹钟将城市唤醒……对于普通市民来说,遥远滩涂上的水鸟,大多是匆匆的过客,而生活在城市公园、绿地、林地中的留鸟,则是城市的“常住居民”,是和人们朝夕相处的“亲密伙伴”。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尹京苑、周保春递交提案,建议将被称为“鸟中熊猫”的震旦鸦雀评为上海市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评选上海市鸟的广泛关注,继而引发震旦鸦雀、白头鹎、灰喜鹊哪种鸟儿最适合当上海市鸟的热议。

  哪种鸟儿会被评为市鸟仍有待遴选,但如何在未来更好地保护上海的鸟儿及其栖息环境,更值得人们持续关注。

  关注 1 上海有多少鸟儿? 

  据推算,上海每年共栖息各种鸟达460多万只 

  “高楼林立的大上海,还会有鸟吗?”提起上海的鸟,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答案是当然有,而且还不少。2013年~2015年“上海市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市共调查记录到鸟类219种227619只。据此推算,全市每年共栖息各种鸟儿达460多万只。

  这还仅仅是在两年野外调查过程中人们亲眼看到、记录下的鸟的种类和数量。事实上,在文献记录中,上海出现过的鸟类更多。

  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就陆续有外国传教士出版关于上海鸟类记录的专著。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还开展了大量鸟类研究。

  从2005年开始,上海就开始在沿江、沿海及内陆湖泊等湿地区域进行水鸟同步调查,整整11年从未间断。起初每年进行10次调查,现在增加到16次,积累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和资料。研究者发现,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变是导致水鸟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以2015年为例,调查人员共记录到水鸟116种,其中有8个物种的单点单次记录数量超过了其在东亚地区种群数量总数的1%。

  “超过1%,说明这个栖息地对于这个物种很重要。”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副站长袁晓解释说。

  调查人员发现,上海市东部、北部沿海地区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但水鸟的数量起伏不定。有些地方慢慢形成了浅滩、库塘,就会吸引大量水鸟栖息;有些地方由于围垦等人为因素改变了生境特征,就导致水鸟栖息地被破坏。

  比如,在崇明东滩的北八滧,这里的自然滩涂长期用于养殖,始终保持光滩状态,鸻鹬类水鸟就很喜欢待在这儿。同样在东滩,曾经有一个雁鸭类水鸟集中栖息的“鸭塘”,去年却不复存在,导致雁鸭类水鸟数量大幅下降。而在横沙东滩,围垦区的池塘水位过高,就不适宜鸻鹬类、鹭类、琵鹭等涉禽的生活。

  目前,上海市野保部门在20个地区设有长期监测点,其中有共青森林公园、大宁灵石公园、世纪公园、上海植物园、江湾城湿地等7处城区公园绿地。此外,在被誉为“绿色项链”的环城绿带上,也选取了炮台湾湿地公园、滨江森林公园、金海湿地公园等7处监测点;最外围的则是6处郊区林地,包括宝山水源涵养林、浏岛风景区、佘山、天马山等。

  去年的数据表明,城区公园里记录到鸟类共110种18026只(次),共青森林公园的鸟类种类最多,延中绿地最少;在环城绿带里,共记录到鸟类87种11785只(次),滨江森林公园的鸟群最丰富;郊区林地共记录到鸟类129种14760只(次),浏岛风景区和宝山水源涵养林的鸟类群落最丰富。

  有趣的是,不管是城区公园还是郊区林地,白头鹎的数量始终占绝对优势,记录数量是排名第二名的近1倍。麻雀、乌鸫、珠颈斑鸠、棕头鸦雀、灰喜鹊等也是公园的常见鸟类。

  此外,近3年的连续监测结果显示,郊区林地的环境稳定性最佳、生物多样性最丰富,鸟类群落呈缓慢增长趋势。这也表明,随着上海绿化和湿地面积不断增加,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鸟儿。

  自2005年开展鸟类调查以来,位于市区东北部的共青森林公园内共记录到11目36科108种鸟类,囊括了留鸟、旅鸟、冬候鸟、夏候鸟等各季相的鸟类,以及凤头鹰、苍鹰、赤腹鹰、普通鵟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这么多公园中,为何共青森林公园的鸟类群落较多?袁晓分析指出,这与这里植物种类丰富、参天大树多、环境空旷并靠近黄浦江畔有很大关系。

  “越来越多的鸟儿表现出对上海的‘青睐’,让我们有了进一步改善和保护上海生态环境的信心。”袁晓说。

  关注 2 上海什么鸟最多?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候鸟最多,八成鸟类为“过客” 

  上海什么鸟最多呢?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地区候鸟最多,约占78%。其中,旅鸟和冬候鸟又是主体,分别占37%和29%,夏候鸟占14%。此外,留鸟和迷鸟分别占14%和8%。

  “也就是说,上海鸟类家族中最多的是南来北往的‘过客’。其中,‘东亚——澳大利亚’涉禽迁飞路线上的鸟类,主要是过路的旅鸟,上海是它们重要的驿站。而对于鹤类和雁鸭类水鸟来说,上海是其重要的过冬地。上海鸟类家族中,还有一些‘常住居民’,以及一些临时晃悠过来的鸟。”袁晓形象地说。

  2011年~2012年,上海市野保部门对全市的黑脸琵鹭进行了24次专项调查,共记录到黑脸琵鹭275只(次),主要分布于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南汇东滩、奉贤边滩等地。而在2014年和2015年,上海分别记录到黑脸琵鹭426只(次)和273只(次),单点单次最高纪录数量达到了84只,这个数量已经超过其全球种群数量的1%标准。也就是说,对于黑脸琵鹭来说,上海是重要的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

  袁晓表示,上海地区鸟类的季相特点也很明显——夏天最少见,春秋最多见,冬天最易见,“冬天的鸟很多是大个子,比较容易看到;春秋季节大多是过路的鸟,所以数量最多。”

  调查还显示,保护湿地、植树造林、建设公园绿地,已成为吸引鸟类种群的重要途径。比如,曾经在上海城区濒临“绝迹”的喜鹊,近几年又悄悄地重回市郊,甚

  至在中心城区也能看见它们的身影,这与城区中绿化覆盖率的提高、高大乔木的增多不无关系。

  而在城区公园和一些生态小环境中,能见到的鸟类也越来越多,共青森林公园、上海植物园、江湾湿地等区域,已经成为不少市民享受“鸟语花香”的聚集地。

  关注 3 哪些鸟儿有望成为市鸟?

  震旦鸦雀列入提案,白头鹎的呼声也很高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尹京苑、周保春递交提案,建议将被称为“鸟中熊猫”的震旦鸦雀评为上海“市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袁晓说,确定一个城市的“市鸟”,可以很好地激发人们的爱鸟热情,有助于唤起、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有益于保护鸟类资源和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事实上,早在1983年,原林业部和中国鸟类学会就建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评选各地区的“省鸟”。目前,中国已经有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选定了“省鸟”。

  在两位委员看来,震旦鸦雀是少有的能够代表上海地区特色的物种,这种有着黄色小嘴、黑眼窝、长尾巴的可爱鸟儿,其生存和“上海滩”息息相关。如今,震旦鸦雀已成为上海生态保护的代名词,许多国际友人和专家来访上海时,都要去芦苇丛中寻找、观察它们。

  “2013年,震旦鸦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性近危物种。对于上海来说,它是一种重要的本地留鸟,上海沿江沿海的芦苇滩涂湿地,是它们的重要分布地和栖息地。”袁晓说。

  从2010年开始,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华东师范大学就联合发起了对震旦鸦雀的研究。由于震旦鸦雀只生活在芦苇荡中,所以通过对一定区域种群密度的调查,结合芦苇面积,就可以计算出上海震旦鸦雀的种群规模。

  记者获悉,目前上海(除金山、九段沙外)约有3.2万只震旦鸦雀,其中崇明岛数量最大,约有2.25万只。而围垦、芦苇收割和互花米草入侵,使得上海市芦苇面积急剧减少,危及到震旦鸦雀的生存。与20年前相比,震旦鸦雀的种群数量至少减少了60%。

  力挺震旦鸦雀的人士表示,震旦鸦雀和滩涂湿地息息相关,关注并保护震旦鸦雀这一物种,将其列为上海市鸟,就是关注和保护滩涂湿地。否则,失去震旦鸦雀和滩涂湿地,就意味着将失去“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停歇地,意味着上海将失去天然、巨大的水质“净化器”。

  除了震旦鸦雀之外,有熟悉鸟类的专家和爱好者也提出了另外几种选择。

  “我认为,如果一定要评选市鸟,那么,这种鸟至少要具备两大特征。”上海野鸟会总干事姚力表示,第一,需要是长期生活在上海本地的“留鸟”,而不是过境的“候鸟”;第二,大部分市民都能亲近到、能看到它们。

  “但是,震旦鸦雀只能在大片芦苇中生存,生存环境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可以说,90%以上的市民是看不到的。”姚力说,即使在大片芦苇中,震旦鸦雀的行踪也很隐蔽,即使是专业的鸟类爱好者,也很难发现它们的踪影。

  其实在上海,市民能够经常看到的鸟类并不少。“除了最常见的麻雀之外,白头鹎、珠颈斑鸠、乌鸫等鸟类也比较常见。”姚力表示,目前,在上海市鸟候选的建议中,白头鹎的呼声也很高,因为白头鹎还有“白头到老”的吉祥寓意,文化性上也比较适合。

  事实上,多年前就曾有专家提出将灰喜鹊列为上海市鸟,但后来这一事情就搁置了。姚力认为,灰喜鹊并不是上海本地的鸟种,而是引进的鸟类,最初是用来防治病虫害的。此外,灰喜鹊主要集中在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森林公园、上海植物园等几大公园,从常见性上来说,不如白头鹎、珠颈斑鸠、乌鸫等鸟类,“因此,灰喜鹊也不太适合作为市鸟。”

  有数据显示,自20世纪初至今,上海市有记录的鸟类共445种。而2000年至今,在上海市记录到的鸟类有404种,其中有东方白鹳、白头鹤、遗鸥、黑鹳、白尾海雕等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50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上海的保护鸟类大多数分布在沿海滩涂地区,以候鸟为主,留鸟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城市绿化和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麻雀、白头鹎、乌鸫等留鸟越来越容易被市民观察到。

  关注 4 普及性和珍稀度哪个更重要?

  和珍稀鸟类相比,常见的城市留鸟更适应城市生活

  华东师范大学动植物科学实践工作站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个城市市鸟的确定,需要具备4项基本特征:一是原始、属地特征。1922年~2013年,上海所有有确切文献记载的鸟类有445种,属于“土著”的留鸟有65种,这些留鸟就符合这一特征;二是文化、历史特征。诸如燕子、喜鹊等鸟类在传统文化中都被誉为“吉祥之鸟”,被选为一个城市市鸟的概率就很高,反观乌鸦、猫头鹰,在民间的评价普遍不高,很难成为市鸟;三是美观、观赏特征;四是生态、环境特征。在最后一点上,各方观点较容易产生分歧。

  “市民喜闻乐见、在城市中辨识度高的鸟类,更应该作为市鸟的候选。”姚力认为,震旦鸦雀虽然也是上海“土著”,但偏居上海东部海岸一隅,普及性、代表性稍差。他还指出,评选普及性强的城市留鸟作为市鸟还有个好处,那就是这些鸟类往往能较好地适应城市生活,生存能力较强。一些珍稀鸟类一旦被评选为

  市鸟,将受到高度关注甚至追捧,对其种群的生存繁衍未必有利。

  日前,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召开的季度媒体通气会上获悉,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已宣布启动“沪上我最喜爱的鸟”评选活动,为将来市鸟评选做好前期普及工作。

  “我们希望先通过1年~2年的时间加强宣传,做好鸟类知识的普及工作,让更多市民了解这些鸟类,再评选出自己最喜爱的鸟类。”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副站长涂荣秀表示,目前上海市鸟的评选还处于前期可行性研究阶段,目前,他们已从上海445种鸟中选定50种常见的、分布较广、比较易于分辨或具有特点的鸟,将于近期通过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推出“每周一鸟”宣传活动。之后,再通过投票等方式,从中选出5种鸟,再综合专家、管理部门、市民等各方面的意见,推荐出候选市鸟。

  “要想让任何一种鸟类成为上海市鸟,必须和上海市花白玉兰一样,经管理部门推荐,走相关法律程序。”有业内人士指出,上海市鸟的评选将十分慎重,肯定将花费大量时间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并进行大量调研分析,才可能选出最终的市鸟。

  关注 5 如何留住更多鸟儿?

  保护好城市鸟类栖息地,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那么,未来的上海,怎样才能吸引、留住更多的鸟儿?对此,有专家表示,保护栖息地是亘古不变的命题。就湿地而言,应该保护和维持一定数量、具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原生态湿地,维持生境中包括植物、昆虫、鱼类、两栖爬行类等各类物种的多样性,而不仅仅是打造人工湿地。

  此外,植树造林也是留住鸟类的重要途径,但造林时应该注意树种的多样性,根据天然林地的植被比例进行设计,建设接近自然的人工林地,并注重林地的多层结构,林下最好保留草本层和灌木层,既可以为鸟类提供食物,也可以为其提供躲避的空间。

  “鸟类的生境要求相对其他动物来说较为简单,只要为它们提供足够的隐蔽场所、充足的食物来源和安全的筑巢空间,鸟儿自然会来。”袁晓说。

  以青草沙湿地和崇明东滩湿地为例。据了解,早在2013年初,青草沙湿地就已发现7种猛禽,在鸟类迁徙季节和越冬季节,平均每次监测均能发现两三种猛禽栖息其中。袁晓说,猛禽处于食物链顶端,是“顶级”消费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顶级”消费者的数量和种类的多少,取决于次级消费者数量的丰富程度。青草沙湿地的人为干扰极少,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空间,不仅吸引众多迁徙水鸟前来栖息,而且使得本地土著物种稳定繁衍,成为猛禽的重要食物来源。

  崇明东滩方面,经过多年治理,曾让鸟儿望而却步的互花米草被逐步清除,大片的芦苇、海三棱藨草等原生植物回归家园,长势喜人。据了解,自2011年秋季开始,白头鹤、鸻鹬、雁鸭等长途迁徙的鸟类应时而来。此后,几乎从每年11月底开始,崇明东滩就有30余种鸟类、万余只鸟儿纷至沓来,2014年更是超过5万只。

  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获悉,上海今年将推动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示范保护区建设,继续开展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基本完成崇明东滩湿地修复项目及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随着上海生态环境的不断完善,以“筑巢引凤”的方式,将吸引更多种鸟类甚至珍稀物种回归。

[1] [2] 下一页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