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广东 >> 正文

海珠湿地美 绿意漾羊城

Eedu.org.cn 作者:黄慧诚 黄丹雯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5/7
摘要: 这里就是被称作广州“绿心”的海珠湿地。这片面积约1100公顷的湿地,是广州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也是目前我国特大城市中最大的城市中央国家湿地公园。

◆ 黄慧诚 黄丹雯

登上广州塔,北望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中央CBD,让人惊艳这座华南大都市的繁华;南眺则是一片郁郁葱葱、连绵不断的绿色芳草地,令人不禁赞叹这座岭南水乡城市的生机勃勃。

每逢假期,市民都会来到这里,暂别闹市的喧嚣,在明媚阳光与和畅清风中,享受着一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这里就是被称作广州“绿心”的海珠湿地。这片面积约1100公顷的湿地,是广州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也是目前我国特大城市中最大的城市中央国家湿地公园。

只征不转 大力建设国家湿地公园

海珠湿地地处广州市海珠区东南部,珠江前后河道流经此地,区域内河涌纵横交错。海珠湿地的发展与保护,经历了几次重要契机。

这里的区域农业生产一度兴盛。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湿地内果树种植面积仍有数万亩,俗称万亩果园。此后,随着城市扩张特别是穿境道路的建设,万亩果园日益遭到“蚕食”,农业发展也受到影响。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已经不高,再加上这里的虫害比较严重,不少果地因此逐渐荒废。不仅如此,由于城中村截污管网建设滞后等原因,湿地内河涌污染严重。

海珠湿地保护在亚运会前夕广州治水中迎来了第一次契机。为改善湿地水质,海珠区委、区政府将湿地中央的海珠湖建设作为全区水环境整治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市里支持。最终,总投资约8亿元的海珠湖建设工程被纳入广州市水环境治理重点项目。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新开挖面积达95公顷的海珠湖,与周边石榴岗河等6条河涌构成“一湖六脉、六涌环湖”的水网格局,不仅为海珠湿地保护提供了良好的水源,而且为海珠区东部片区水环境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更大面积地保护海珠湿地,2012年初,海珠区委、区政府启动了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这为海珠湿地保护带来了第二次契机。

湿地公园建设首要任务是征地。2012年3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创新性地批复了全国首例“只征不转”的用地模式,要求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在不改变农用地用途进行非农建设的前提下开展征地。7天后,全区征地动员大会召开;一个月后,完成最后一个联社协议签订。2014年底全部完成征收地的书面手续,广州市政府和海珠区政府按照8:2的比例,共同出资近46亿元,新征土地面积约11070亩,涉及8 个村、1.1 万户、3.4 万人。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落实社保、征地补偿款和留用地、返聘社员等政策,整个征地过程中实现了零上访、和谐征地。

在征地同时,政府加紧推进湿地公园的建设。2012 年9月29 日,海珠湿地完成一期1000 亩建设并正式开园。当年底,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海珠湿地成为广州地区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单位。在试点建设期间,全面开展河涌清淤疏通,新建34座水闸,利用珠江潮汐水位变化规律与水闸人工调度相结合,提升水体交换和自净能力,进一步改善水质。2015 年12 月31 日,海珠湿地通过国家林业局试点建设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更名为“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生态服务和环境效益凸显

“这是白鹭,那是苍鹭”“快看,那里还有银鸥!”……

海珠湿地不仅是鸟儿栖息的乐园,也是珠三角城市观鸟者的天堂,更是广大市民放松身心的理想去处。

通过保护,近年来海珠湿地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环境效益辐射功能日益凸显。

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首先是洪水调蓄功能。湿地公园建成后,共增加水域面积0.45平方公里,水面率由建设前的22%提高至34.8%。特别是海珠湖与周围6条一级河涌构成了“一湖六脉”的水网格局,犹如一块“海绵”,起到了很好的调蓄缓冲作用,大大缓解了海珠区雨后内涝现象。

其次,是水质净化功能、区域气候调解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维育功能。据不完全统计,海珠湿地目前分布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广东省重点级保护鸟类18种。连续监测结果显示:夏季(7月~9月),与湿地外围城镇居民区相比,湿地区域内的日均温度要低0.5℃,日均相对湿度增加8.0%;冬季(12月~2月),湿地区域内日均温度要高0.5℃,日均相对湿度增加6.5%。

环境效益辐射功能,包括科普教育、文化传承、间接经济效益等功能。据介绍,海珠湿地每年接待超过1000万游客,成为广州名副其实的城市会客厅和展现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相关单位经常会在湿地内开展各类科普教育活动。此外,以湿地为平台,举办龙船景、神诞游、咸水歌等民俗文化活动,增强了周边群众的凝聚力。

除了带动周边环境整治、房地产升值外,海珠湿地更大的效益在于打造品牌效应,促进海珠区乃至广州市经济转型发展。海珠湿地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广州当前新一轮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湿地的环境辐射效应已在毗邻的琶洲显现,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科技等著名企业纷纷进驻,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业已形成。广州将依靠海珠湿地这一优质城市中央湿地生态,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打造科技生态之城。

急需加强依法保护和支持

“在海珠湿地保护范围内,禁止建设工矿企业、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宾(旅)馆、住宅区、度假区、运动场以及其他破坏生态、破坏或者污染环境、危及防火安全的项目。”

“未经同意擅自进入海珠湿地保护范围的车辆或船舶,可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

今年2月27日,《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见诸广州各大媒体,海珠湿地保护再次引发广州市民高度关注。规定指出广州市政府应当将湿地纳入本市生态红线以及生态控制线范围,同时设立“海珠湿地保护特别规定”专章,要求对海珠湿地实施“永久保护”。

自此,海珠湿地保护迎来依法保护的第三次契机。《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制定后,还将专门制定《广州市海珠湿地保护规定》。如何更有效、更长远地保护海珠湿地,将其打造成为城市形象新名片和生态文明新亮点,成为海珠区乃至广州市政府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资金问题首当其冲。近年来,广州市、海珠区政府为保护和建设海珠湿地投入了大量资金。2013年1月,区政府与市相关部门协调,成立了海珠湿地管理办公室,统筹进行海珠湿地保护和日常管理工作。近3年来,海珠区政府每年划拨经费约1亿元,用于湿地日常管理和运作经费。

然而,每年的1亿元财政经费,至少一半要用于人员工资发放,湿地其它保护和建设工作如林相改造、生境恢复,因为缺乏经费,难以深入开展。

能否通过增加门票等旅游收入来“以园养园”?对此,湿地办管理人员说,海珠湿地的定位首先是湿地,其次才是公园。多年来,湿地保护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允许游客进入湿地部分区域,主要是考虑湿地位于城市中央,方便市民更多享受湿地的环境效益,但也会限制人流。

能否参照香港米埔湿地交由基金会管理的模式?据悉,香港特区政府以每年一元的租金将米埔自然保护区交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托管,渔护署每年只向基金会下拨100万元港币作为管理经费。香港世界自然基金会以米埔湿地为依托开展公众生态意识教育,向受教育者或所在单位募集一定的基金。对此,湿地办管理人员表示,已对香港米埔湿地管理模式予以了关注,一些做法也在考虑学习借鉴。“现阶段,市、区加大财政投入,是较为可行的做法,特别是有赖于市财政加大投入。湿地权属属于广州市政府,我们仅代表海珠区政府负责行使管理职能,许多事情需要市政府统筹决定。”湿地办管理人员说。

由此,带来第二个问题,即湿地办级别的问题。海珠湿地边界长达70公里,边界围蔽、清表收地和拆违整治等工作量很大,区湿地办需要牵头并协调街道办事处、国土规划、住建水务、环保、农业、公安、城管等政府部门开展联合行动。但由于行政级别较低,开展工作仍然存在一定困难,急需提升行政级别,推动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作为城市中央的一块难得的湿地,海珠湿地需要更高级别的保护,更大力度的支持和更细心的呵护。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