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资讯正文 | ![]() ![]() |
|
||||||||
白暨豚 灭绝倒计时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李健亚 资讯来源:新京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25 | ||||||||
■链接 发现白暨豚 白暨豚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兽亚纲、真兽下纲、鲸目、齿鲸亚目、淡水豚总科、白暨豚科、白暨豚属 在长江里生活了大约2500万年的白暨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遗物种。在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大熊猫和白暨豚分别被视为陆上和水生保护动物的“旗舰种”。论起辈份来,生存年限五百万到六百万年的大熊猫还不及白暨豚古老。在浑浊的江水中,白暨豚的视觉功能逐步退化,视力几乎为零。它只能依靠自身高度发达的声呐系统来寻找食物和躲避障碍物,就像蝙蝠通过声波反射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一样。而其他海豚类哺乳动物在利用声纳系统的同时,也同时依赖视力来辨别方向。 公元200年前,《尔雅》将白暨豚误认为是一种鱼。晋代学者郭璞为《尔雅》作注释时,才把它与鱼区别开来。宋人孔武仲还作过一首《江豚诗》,描绘白暨豚与江豚的区别。 西方世界直到1914年才知道白暨豚的存在。当时一个传教士的儿子射杀了一头白暨豚。根据记载,这个名叫查尔斯·荷伊(CharlesHoy)的17岁少年和他父亲不知道这是何物,只是根据当时当地人们的发音或解释称白暨豚为“PeiChi”或”WhiteFlag(白旗)”,也许这个音译名(Pei Chi)带有湖南或湖北地方口音;也许是荷伊的错误发音;也许是意译名(白旗)的误导,这一切为后人把白暨豚错误地写成“白鳍豚”留下借口。 荷伊父子随后把白暨豚的头骨送到了史密森研究院(SmithsonianInstitution),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米勒(Gerrit S.Miller,JR.)对这头白暨豚标本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1918年,他发表了自己的研究论文《来自中国的一个淡水豚新种》。在这篇研究论文中他首次将白暨豚确定为动物新种,并正式为白暨豚命名为Lipotesvexillifer.从此,白暨豚被纳入动物学研究视野。 白暨豚之殇 白暨豚很可能在若干年后被宣布灭绝。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王丁:走向后白暨豚时代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