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资讯正文 | ![]() ![]() |
|
||||||||
我国第三次野外放归6条濒危珍稀动物扬子鳄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白斌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12 | ||||||||
新华网合肥6月12日电(记者白斌)安徽省郎溪县高井庙国营林场,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6条扬子鳄迈着缓慢的步子,几步一回头,似乎有些紧张地打量着周围的环境。其中一条久久地停留在湖边,就是不肯“下水”,不时地对围着它的工作人员吼两声,像是在做“最后告别”。慢慢地,它终于恋恋不舍地和同伴们一起潜入水中,消失于人们的视野。 6月12日,安徽省扬子鳄繁育研究中心对这6条人工养殖的扬子鳄进行了野外放归。这是该中心,也是我国第三次野外放归扬子鳄。 作为我国独有的珍稀野生动物,扬子鳄繁盛于2亿3千万年前的“爬行动物时代”,在7000多万年前基本“定型”,同大熊猫一样被称为“活化石”。 然而,扬子鳄野外种群的数量及规模却远比大熊猫更令人担忧。2005年中外专家对野生扬子鳄进行联合“拉网式”清查显示,野生扬子鳄数量约120条,且仅分布在安徽省面积约1.3万亩的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十余个互相隔离的环境中,种群自然增长十分乏力。 “我们这里在80年代还看到过扬子鳄呢,慢慢地大家种地越来越多,扬子鳄就消失不见了。”已经78岁的当地居民胡大花指着林场中的水面说,“后来,国家搞退耕还林,这里就成了扬子鳄保护区。” 1979年,安徽扬子鳄繁育研究中心成立,目的就是以人工养殖鳄作为种源,逐步恢复野生扬子鳄种群。目前,中心已有上万条人工养殖鳄,并进行了两次野外放归活动,9条扬子鳄回到自然。 “为给陆续不断的野外放归做准备,我们从5年前就开始人工培植适合扬子鳄栖息的特有生态环境,做了大量恢复湿地、培植食物链等工作。”安徽省扬子鳄繁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朝林说。 实施野外放归的高井庙林场属于丘陵地貌,距离公路有6到7公里,人为干扰很小,可以使扬子鳄安心地在这里生活。如何确定扬子鳄放归是否成功,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吴孝兵所带领的研究小组和繁殖中心一起,要对扬子鳄们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无线电遥测跟踪,每天24小时接收监测数据,观察它们的活动范围以及睡眠、捕食状况,保证它们在野外的健康和安全。 “直至它们健康地繁衍出后代,就表示此次放归最终取得了成功。”吴孝兵说。 这位一直致力于扬子鳄等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专家在评价野外放归的意义时说:“扬子鳄在形态上与恐龙相近,与恐龙类和翼手龙类有着亲缘关系。人们在研究恐龙时,除了根据恐龙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因此,扬子鳄对于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由于目前扬子鳄野外种群已极度濒危,野外放归所起到的补充作用对种群复壮无疑非常有利。” 但王朝林则同时表示了更多的担忧:“扬子鳄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岗地区,都属于人口稠密、农业开发强度大、人为干扰严重的地带。要让它们顺利地生活在野外,就要克服栖息地不断被蚕食和破坏、所需水源缺乏根本保证、食物有效供应不足等种种问题。” 而据介绍,包括前两次在内的所有野外放归,都只能说是试验性的。真正要恢复一个扬子鳄野外种群,至少要有500条以上的鳄,这个数量目前还远远达不到。 专家们呼吁,必须花更多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扬子鳄栖息地的恢复、生态系统的重建,从而为日后更大规模的放归提供保障。争取到2015年时,将这一濒危野生动物的野外种群数量提高到350条到400条。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黄河出现珍稀动物海猪群 曾被 世界濒危鸟类白鹤出现在赤峰 全世界只有300余只 青海湖普 关注濒危华南虎(图) 引进绿色赔款拯救濒危雪豹 非洲皇冠鹤濒临灭绝 大熊猫:远古的传奇异兽 成都 庄河石城岛:为了黑脸琵鹭不 濒危树种将太空旅行 西藏:自然保护区覆盖面积超 |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