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大熊猫:远古的传奇异兽 成都平原的"世界标本"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大熊猫:远古的传奇异兽 成都平原的"世界标本"
作者:蓝墨水    资讯来源:成都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8

 

  20世纪末的一个初春,成都双流机场。一行高鼻子蓝眼睛的美国人,来到中国西南这座历史名城。

  满目刺眼的油菜花,掩映着幢幢现代化高楼。浓密树阴下,潺潺流水间,怡然自得的人们按照自己的生活轨迹休养生息。霓虹灯、迪吧、酒吧、茶馆……这一点也不亚于他们大洋彼岸的家乡。“高鼻子蓝眼睛”们傻眼了,他们望着这个城市,来到五星级宾馆,他们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决策而不解,继而为他们的举动大笑不已:“这就是大熊猫的故乡?”“这就是那个我们想象中的原始部落?”“谁说大熊猫的家乡就是原始、落后的代名词?”“NO!NO!”“我们发现了成都!我们来到了大熊猫的故乡!”很快,他们便兴奋地融化到成都斑斓多彩的城市图画中,与大熊猫亲密接触起来。

  远古传奇 十万貔貅十万兵

  早在800-900万年前之中新世晚期,大熊猫便与成都平原这片神奇的土地联系在一起。更新世时历经了从小种大熊猫至大熊猫巴氏亚种等演化,庞大的大熊猫、剑齿象、肿骨鹿、中国犀种群: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成为当时地球最灿烂的一页。那时人类还处于猿人阶段。

  专家考证,大熊猫祖先始熊猫的化石可追溯到中新世晚期,约300万年前更新世早期出现了早期小型大熊猫,现代大熊猫在更新世中期和晚期,广布于黄河、长江和珠江三大流域。到了更新世中晚期发展到全盛时期,大熊猫巴氏亚种出现,广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华北和西北十六个省市(北京周口店、四川、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亦曾一度扩展至东南亚的泰国、云南、缅甸和老挝等地。

  在人类的历史记载中,关于大熊猫的有很多,其名称也在不断演变。《诗经》称之为貔(pí)貅(xiù)或貅;《尔雅》唤作白狐;《礼记》定名为挚兽;《庄子》曰为文罴;陆玑在《毛诗广要》中称为白罴;《辞源》、《尔雅翼》则分雌雄称之为貅和干将。

  大熊猫还有更多的称谓:皮裘(《峨眉山志》)、角端(《洪雅县志》)、貊(《兽经》、《后汉书》)、白豹(陆玑《毛诗广要》)、猛豹(《蜀中广记》)、猛氏兽(《蜀中广记》)、啮铁(《神异经》)、食铁兽(左思《蜀都赋》)……大熊猫的别名还有华熊、竹熊、银狗和大浣熊等。

  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大熊猫一直被当作神奇异兽,并将其视为勇猛、正义、和平的象征。司马迁《史记·五帝记》载,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黄帝,他利用驯养的虎、豹、熊、貔貅(大熊猫)等猛兽助战,在阪泉(今河南逐鹿县)打败了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东周楚国皇家猎场“云梦泽”和秦汉皇家猎场“上林苑”中也曾圈养貘(大熊猫)等多种奇兽。

  《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一部记载周代民间歌谣及祭神宴会歌辞的诗歌总集《诗经》,其中谈及动物名称有100多个。《尚书》和《诗经》均记述了貔貅皮(大熊猫皮)是皇帝进贡的珍品。“貔”像虎豹一样威武,把古代的勇士比喻为“貅”一样的威武英勇,以至军队打着“貔”、“貅”的旗号,象征着战无不胜。

  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记叙,汉武帝时上林苑方圆200里,放养很多禽兽,供皇帝狩猎,而貘(大熊猫)列为前茅。

  西晋时,人们称大熊猫为驺虞,因为它只吃竹子,不伤害猎食其他动物,是一种能与友邻和平共处的“义兽”,故在当时把大熊猫当作和平友好的象征。两军交战,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时,只要有一方举起“驺虞”旗,战斗会戛然而止。战争规则云:凡使用“驺虞”旗,表示要求和平友好,停止冲突。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朋友送给他一个画了大熊猫的屏风,说能避风祛邪保吉祥。白居易欣喜十分,赋诗《貔屏赞》。诗人借大熊猫需要一个和平安静的环境才能生存,抒发他不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

  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述了貘皮作睡垫可防寒湿,驱瘟疫避邪气;作为膏药,能穿透肌肤防治肿瘤;尿加水饮,可溶解误食入人体内的金属杂物。

  日本《皇家年鉴》记载,公元658年10月22日,唐朝女皇武则天将一对活体白熊(大熊猫)和70张皮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天武天皇。

  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古籍中可以看到,自古以来,大熊猫就是神秘的传奇式的异兽。“十万貔貅十万兵”(《三国演义》)、“寝之可避瘟疫”(《本草纲目》)……早被融入炎黄子孙之传统文化中。

  大熊猫,最初主要生活在低海拔湿润多雨的浅丘甚至平原地带。由此可以断定,在远古的成都平原,应该是大熊猫主要栖息地之一。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在乌木丛生的地带,戴一副“黑眼镜”的大熊猫悠然自得地在“黑水之间,都广之野”嬉戏。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大熊猫和乌木,正是解读“古成都”生命密码和文化基因的一把最佳的钥匙。

  近代命运 遗存在成都平原

  数百万年的进化与生息,更新世末到全新世初(距今1万年左右)的第四纪大冰期的降临,使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上百种成员完全销声匿迹,认为其在大冰川的扫荡下而灭绝,只留下大熊猫奇迹般地顽强地存活下来。

  到了晚更新世,气候因素,原始农业的发展以及它们自身结构的缺陷和生活领域的狭窄,促使它们走向衰败期,分布范围逐渐缩小。

  人类挥舞着一把双刃剑,在千方百计追求到物质文明之后,迎来的是人类进步本身带来的诸多灾难,如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据古籍及地方志记载,2000年前在我国的四川、湖南、湖北、山西、甘肃、陕西、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均有大熊猫分布。又有资料表明,2000年来的今天,每年有4000—60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大约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正处在濒临灭绝的危险,大熊猫赫然名列其中。地质与气候的变迁、人类的兴起、天敌、疾病等,令其家园渐被压缩、分割和破碎化,仅鲜藏于青藏高原向东过渡的六块长条形高山峡谷带中,成为中国特有之珍稀兽类。

  公元1869年,一位名叫戴维的法国神甫在四川宝兴惊奇地发现:西方人所知道的这种冰期前生存的动物还顽强地生存在东方大地上。

  戴维于1862年至1874年在中国住了12年,先后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传教,同时担任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的通讯研究员。1869年3月,戴维辗转来到四川穆坪(即宝兴县)东河邓池沟天主教堂,担任这里的第四任神甫。

  当他第一次见到这种奇特的“黑白熊”时,就断定“这可能会成为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1869年5月4日,戴维的猎手们真的捉到了一只活的“黑白熊”,当时他想将其运回巴黎,可惜由于山路的颠簸和气候的变化,不幸死于途中,戴维只好将其皮张送到巴黎国家博物馆。

  当时人们看到它那张圆圆的大白脸及眼圈的黑斑,如戴一副黑镜,便断定这个皮是假的。后来经博物馆主任米甘勒·爱德华研究,认为它既不是熊,也不是猫,而是与42年前在中国西藏发现的小熊猫近似的一种大的猫熊,戴维便正式将其定名为“大熊猫”。

  戴维当年采集的那具标本至今还珍藏在法国巴黎国家博物馆,戴维成为第一个为大熊猫命名的外国人。而第一个把活体大熊猫带出中国的,是美国纽约一位女服装设计师——露丝·哈克纳。

  在她找到大熊猫的六十多年前,世界上就掀起了一股熊猫热。许多的动物学家、探险家、旅行家、狩猎家不远万里,不惜重金,纷纷进入中国,都想捕捉到这种珍奇动物。但大熊猫是一种十分隐蔽的动物,它过着独栖的生活,除了繁殖期,很难看到群体和听到它们的叫声,哪怕近在几十米之内,也不一定能发现它们。

  所以这些外国人除了带走一些大熊猫皮和一些传奇的故事,谁也没有得到一只活的大熊猫。1936年4月17日,露丝启航离开纽约,是年初冬穿过岷江山谷,进入四川省汶川县高山地带,开始了寻找大熊猫的艰苦历程。

  一天,露丝听见一个枯树洞里传来一种类似婴儿的啼叫声,她的向导捧着一只还不到三磅重,出生也就十多天的幼仔大熊猫向她走来,她简直不敢相信:“它那黑白花的小圆球脑袋用鼻子磨蹭着我的上衣,忽然本能地就找着了我的乳房。”露丝迅速返回成都,乘飞机直奔上海,仅以两美元的“贿赂”就登上了美轮“麦金莱总统号”。露丝提着一只柳条编织的大筐,在海关登记表上写着:“随身携带哈叭狗一只。”就这样混出了中国。

  1936年圣诞前夕,美国人庆贺这件意想不到的喜事。东方的大熊猫立即成为美国的超级明星,最多的一天参观人数达四万人,可惜这只幼仔大熊猫只活了一岁多,1938年4月1日便死于肺炎。

  专家分析研究表明,过去的一万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的侵噬属于大熊猫的自然领地,人类步步紧逼,熊猫步步后退,被逼至海拔2100—3900m的崇山峻岭之中的针、阔叶林带之内,隐居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高山深谷之中。

  可想而知,地球历史上无数次灾害的重演均未能把大熊猫从自然界淘汰出去,而在人类的干扰下,大熊猫却面临被淘汰出局之险。历史变迁迄今,川西岷山、邛崃山、大相岭等山系成了大熊猫最后的“避难所”。据调查,如今仅有不到1000只大熊猫分布于岷山、邛崃山、秦岭南坡和大小相岭及凉山6个山系,即四川盆地西北部、甘肃南部和陕西秦岭南坡高山深谷地区。并且被分割成近20块孤立的种群。成都平原成了大熊猫的天然屏障!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走向大自然--圈养大熊猫的最
    成都规划八大湿地让气候更"滋
    完善排水工程 成都建最大治污
    成都生态乡村旅游造就“绿色
    穿行在大熊猫的村庄间
    站在第一只大熊猫发现的地方
    岷山大熊猫保护区联合打击非
    生态动物园总体规划敲定 大熊
    成都:和谐与发展“与老百姓
    绿色成都百鸟筑巢春来早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